2013年6月27日 星期四

客舍青青柳色新


AURA5320



        為何古人特重送別?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夏,是離別的季節。


        每學年的結束,伴隨著新一批的畢業生遠行。


        無論謝師宴或類似場合,筆者均無發言之習慣或興趣。多數同事認為在主題上有「師」,當然「我們」才是主體;但另一面而言:「謝師」中的師是賓語,主體省略,但卻是謝師者,也就是學生。


        但凡主體若何,謝師宴是需要生師合作方可構築的舞台,儘管近幾年的謝師宴好像愈來愈偏酒家風,希望之後不會出動茅山道士……


        〈送元二使安西〉在唐詩中被譽為七絕頂峰的名作。如王士禎在《唐人萬首絕句選‧序及凡例》中推選此詩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一。何焯《唐三體詩評》,析評此詩上半:「首句藏行塵,次句藏折柳,兩面皆畫出,妙不露骨。」沈德潛《唐詩別裁》提及:「陽關在中原外,安西更在陽關外,言陽關已無故人,況安西乎?此須微參。


        儘管以平仄而論,本詩失黏,無法稱為「絕句」,當歸於樂府,但正如詩評家所言,本首確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也許正如謝師宴的主體為何並不重要,重點是此階段的生師關係總結,雙方缺一不可。


        為何古人特重送別?


        由於交通不便、壽命不長與通訊不密三項因素,故而此次分手,當是生離,亦近死別


        例如:

夢李白(其一)    杜甫

死別已吞聲,生別長惻惻。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這是759年詩聖得知詩仙因永王案被株連後所做的詩。當時,子美得知消息後,日夜擔心太白的安危,在日思夜夢下,連續幾天夢到了李白。


        杜甫在夢中想要打探李白的安危,但李白只是微笑看著他,連續幾夜,令杜甫寫下了這首著名的懷友詩。


杜甫自從754年和李白分別後,兩位稀代詩人就此永別


        那李白的贈別是如何呢?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1]



        年輕時代的李白是很豁達的,就算是與友別離,也只是揮揮手道再見,目送友人離去。所以從作品[2]中可看出作者的秉性,正是此意。


        但有唐一代,畢竟甚少如詩仙般灑脫磊落的詩人,也許與友相離,依依不捨才是人間常有的姿態。


        安西都護府所治地為龜茲,大約是今日的維吾爾自治區。距長安千里之遙,也難怪王維要請遠行的朋友多喝一杯,因為此去,今生能否再會,尚屬未定之天。


        不過距離千里的古代,便以無法相見的心情送別,時至今日,更高更遠的地方我們都到得了。正是畢業季,同學們有些遠赴歐洲,有些直達美國,其相對距離都比古人長得多。


        但在交通與傳播科技發達的今日,此刻遠行已不若過往悲壯,因為我們能透過傳播科技連結,亦有明確的再見預感。


        所以,若有同學要離鄉背景出國遠行,我也只會淡淡地道再見。因為只是異地求學,絕非生離死別。



AURA5320




一如往常地說聲再見,
就能一如往常地再見。



サヨナラ﹑イツカ。





延伸閱讀:
唐代報導文學:侍寢(前)

相遇與別的行星(六:因






[1] 網路通行版本誤作馬,但班與斑之意大不相同,讀者當慎之。
[2] 當然,攝影作品也是。未來的新課〈影像分析〉就會談這件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