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0日 星期日

GXR之肆:與余同是識翁人


R0012127




本機之鏡頭素質、操縱性與握持感,均屬上乘。





承前閱讀:
GXR之參:無言誰會凭欄意


一、機背組件說明

po3_img7
        按鍵說明請搭配本圖或以實機理解。


1. DIRECT 功能
承前所述,DIRECT控制能力卓越,Olympus的超級控制面板(SCP)與之類似,但理光的DIRECT效率更佳。儘管如此,DIRECT功能卻少登場,因若自訂按鍵控制得當,此功能可完全由專用的實體按鍵取代。但若使用OM-D,則常常需要進入Menu中調整。


2. Fn
十字鍵左右兩方向可為Fn1Fn2作為自訂功能鍵,且改變攝影模式後,會親切提醒(該功能可關閉,但建議開啟)用戶目前Fn鍵的功能為何,是非常棒的設計。如此方便的功能當多多益善,但十字鍵的上下卻為德不卒,令人遺憾。


3. +-
十字鍵的上下(+-)鍵亦有自訂功能,但卻非常受限,僅能在曝光補償、閃燈補償與閃燈量這三功能進行選擇。曝光補償的使用者為PAS三種模式用戶,但GXR本身就有雙調節轉盤,可供曝光補償參數調整用,何必於十字鍵畫蛇添足?


        再說閃燈光量調整功能。除非特別有愛的用戶,否則不會購入TTL閃燈GF-1,而內閃調整亮度的使用頻率亦不高,故+-鍵綁定這些功能意義不大。


        如筆者僅操M模式,則此功能毫無用處,對於強調操縱性的GXR卻有此膏肓,讓人相當意外,若有GXR二代,希望能將此改善。


4. 八方向鍵
儘管八方向鍵貌似功能強大,但僅在微距自選對焦點模式時方可啟用斜四方鍵。無其他利用空間,非常可惜。


5. My Setting模式、按鍵
三個My Setting模式與獨立按鍵相當棒,而GRD2時轉盤明明就有空位,但卻只做到My2的設計令人印象深刻。


6. 雙滾輪
        除後滾輪兼有Adj鍵(功能後述)外,無特殊之處。儘管只是調節光圈和快門的雙調節盤,但在平凡中營造不凡就是相機設計的功力所在。


        值得表揚者為其操控性是所有DSLM中最佳(至脫稿之2013.10),不是DSLM系統中最佳之一,而是DSLM中最佳,沒有之一


        競爭對手如:毫無調節盤;或僅有單滾輪;或雖有表面功夫的雙轉盤,但不以操縱性為目的。再如貌似以專業工作者為目標的OM-D,其轉盤之扭手,如遇劣酒,聞之自醉。


7.  Adj
        一般調節光圈和快門的調節盤僅有以旋轉更動光圈、快門功能,但本機的轉盤不僅能左右旋轉,更能按壓──亦即同一轉盤擁有三種功能。


        Adj 鍵壓下後能迅速叫出四種預設功能,接著再配上Fn1Fn2與數位變焦桿,無論是自由度操縱性上都無與倫比,是值得推薦之物。


8. 變焦桿
        位在機背右上方的按鈕,容易為人忽視。因大多GXR用戶會接定焦模組,因此本按鈕只能當數位變焦,但定焦鏡的用戶怎會使用數位變焦?因此要當成變焦桿只有接上S10P10模組可用。


        本鍵位雖在GRD2時可直接定義為WB使用。但GXR初期版卻無法如此,必須等更新韌體後才能恢復WB設定。可見GXR量產時忽略終測,錯漏重要的既存功能。


        恢復WB功能後,以M模式配上雙滾輪,再設定ISO熱鍵,能迅速應付各種光線條件


9. 液晶螢幕

2009年時,92萬點的螢幕素質完全是劃時代的。以競爭對手的EP系為例,被批評為萬年23萬像素的LCD4/3時代一直用到EP2,總算清光庫存後,EP3才勉強改成61萬像素螢幕,不過身為劣(簡)化版的3小系列EPL3EPM1)就只有46萬畫素。


儘管理光宣稱92萬點的螢幕可精確分辨是否合焦,但其實不可盡信。也許廠商的看法是:反正自以為是神那間過氣的﹍螢幕都有粉絲認為可以精確MF了,那92萬畫素就更不成問題了。


除了點素的優勢,100%的sRGB顯色率也是高級機的基本能力,但以此觀之,顯然許多競爭對手的「高級機種」只有價格達到高級機的要求。


此外,這塊螢幕對於戶外攝影的優勢不在100%的sRGB,更在於上了兩層特殊鍍膜:防刮鍍膜與抗反射鍍膜,因此可以不用貼保護貼,假設貼了爛保護貼,反而會造成反射,這是特別必須注意之處。



二、 功能體驗

        本段以實際使用者的體驗,檢證理光聲稱的優點。


1. 兼顧機動性與表現力的的相機

        50模組加GXR來看,與其類似,且更新的組合有OM-D25mm F1.4NX20030mm F2,但這兩者在光學素質上距GXR甚遠。以古勝今,這就是經典


        但另一個問題是,所謂「表現力」該如何定義?若純就光學品質而論,50模組的確無庸置疑,但相機整體性能還需考慮AFWB與其餘電子性能,這就是GXR落後之處,將在後文述及。


2. 優異的畫質

        所謂優異的畫質除鏡頭設計外,還有鏡頭與感光元件的最佳化低通濾鏡的最適化兩點。

        從鏡頭與感光元件的最佳化可瞭解,理光對某些廠商意有所指。例如4/3的鏡頭品質相當高,但卻沒有一台相機的光元件可發揮完全的鏡頭實力,就此走入歷史。


        再以低通濾鏡來說,近代數位相機發展的走向是以拆掉或打薄LPF為主,例如2012年春OM-D上市時就以薄型化LPF自表;同年K5Ⅱs亦以拆掉LPF為賣點,讓同款機身一再續命。


        GXR早在2009年就提出「LPF最適化技術」,乃因應鏡組而製作專用的薄型LPF。薄型到底有沒有用?去藥妝店問就知道。若以實際攝影品質而論亦為同級距最優表現,特別是轉成黑白照,可得出超越水準的結果。


        以畫質來說,這是無愧其宣傳的成果,下舉三例以說明之。



A.  抗光能力

R0010268

        DSLM相機的讀者,請你挑這樣的場景,用開放光圈(最大光圈)看看,會出現多少鬼影與耀光


        但這是有保護鏡的樣子。






R0010269

        拿掉保護鏡後,成效非常優異,理光並未在鍍膜上大肆宣傳,但對比某些自稱奈米鍍膜的鏡頭當知差異。




B.  變形抑制

R0010546</span><span style=

        儘管使用的是28模組,但水平線相當筆直,DSLM類似視角中,沒有一具有此能力。




C.  纖細的描寫
R0012127


        請注意臉部從迎光到背光的光影變化,與髮絲的反光描寫。一般DSLM的鏡頭素質不佳,採用數位修正技術,「數位銳利化」結果卻造成顆粒斑駁,讓原本就不佳的ISO表現更顯顆粒。



3. 防塵對策

現行感光元件防塵效果最佳者,僅為Olympus的超音波除塵。但理光另闢蹊徑,其對策為:將鏡頭和感光元件密封為一,不必換鏡頭,也就不會入塵,因此也不必要除塵系統。


但果真如此?


若此言屬實,那包含GRD系的所有DC,由於鏡頭、感光元件一體化的設計,也就不會入塵了。


DC還是有大量入塵的機會,何解?


只要在風沙大的秋天去海邊一下午,當知道問題何在。


答案是從伸縮鏡頭的隙縫中侵入。


所以感光元件一體化設計不但無法保證不入塵,反而是讓使用者自力除塵這件事變成不可能。


若買過GXGRD系,可以目測清楚看出鏡頭隙縫,如此空虛讓人不敢帶去風沙大的地方。GXGRDDC僅將感光元件與鏡頭包裹為一,但GXR汲取教訓,再加上密封工法。


原廠的說法是鏡室進行「防塵性與高氣密性處理,就算在多灰塵之處亦可無須躊躇地更換元件」。但其實只在隙縫間填以膠條。


況且理光的組裝品質與品管能力正如Sony Timer般令人膽戰心驚,是否真如原廠所稱的高防塵性?在此僅以攝影般同學的照片為例:


GXR</span><span style=

紅圈處為顯著塵點。



4. 高精度與可信賴的滑軌設計

對於前所未見的交換設計,我們有充分理由擔心強度問題,但原廠對機身與鏡頭單元的滑軌接合設計非常滿意,目前也未有規模災情傳出,品質當可信賴。


5. 高級與耐用的鎂合金機身

良好的設計,在一片塑膠殼當道、組合起來會晃(GGH系為代表,例如GH3+手把會有不安的晃動感)的DSLM中,鎂合金機身的握感相當良好,握感與操縱性為跨系統之冠,的確是參考諸多攝影家意見而製造的相機,而非數位玩具。


        在耐用測試上,若沒拿到品管不良的產品,其精密度與安定性亦能毫無愧色收下「絕佳」的稱號。由於其剛性與包覆性能良好,就算在雨中,只要不長時間、縱使底面朝上也能放心工作。


OM-D之流,初始以M4/3的旗艦機自表,誇稱擁有與E5相等的防滴功能,但在歷經進水LCD裂框旋鈕脫離水平儀失準等重大缺失[1],遂改口並非旗艦,未來將有真正旗艦機種上市。


        兩者相較,不難看出GXR機身之工,絕非易與。


        本文先以度量GXR規格能力起首,繼以使用者體驗回應廠商自稱優勢。次回將檢討其缺點。




延伸閱讀:
提供入塵照的學生部落格
零式媒體

森山大道(三:有時﹑要更自己一點




[1] 本班有同學的初期版OM-D,兼具旋鈕脫離、裂框與模式轉盤失靈等三項缺失,敝人的OM-D亦有水平遺失準與旋鈕脫離等經典災情。



---

1 則留言:

  1. Aura大大
    在10月之前,DSLM還有一台NEX-7似乎也是可以參考的機種
    雖然這台在撥放上的轉盤真的是玩笑
    但是在拍攝上還是各有優點 , 加上有兩組Fn鍵搭配兩組快速Menu可以自定
    不知道是否也能加入比較之中呢?

    回覆刪除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