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有無用光的差異,相機是DC。
就人像攝影的基本邏輯來說,必需要給臉部合乎攝影者目的的光。然而,這樣的基本功的人卻不太受重視,所以常會拍出許多非常不理想的黑面照。
倘若會一些後製軟體的話,這時二話不說就應該把亮度拉高,然而,就算亮了,臉部的陰影一樣存在,那並非良策。
簡單來說,如果能在一開始就拍好,那是最棒的了。今天的器材也一如往常簡單:一台DC、一張非常普通的反光板,然後一手拿DC、一手拿反光板。
一般來說我們若在屋簷內(半室內)攝影的話,用自動曝光(注意:半自動曝光亦為自動曝光)很容易受到戶外明亮光線干擾,形成這種相片。
若已然熟悉exposure compensation(曝光補償,EC)的朋友,也許可能會按照通論的指示調整EC,向正方向走,然而若僅是如此的話,則可能得到以下相片。
不知各位是否熟悉這兩種極端但互為表裡的問題照片?一個不及、一個太過。有沒有辦法調整呢?有的,如果能讀光──亦即瞭解光源方向的話,那麼可以在現場環境中找到當時的最佳位置,若此,則直接攝影即可。
但若我們不具備讀光能力,則最好需要道具輔助,這次使用的道具是反光板。
有些朋友聽到反光板就覺得很難用……(⋟﹏⋞)沒錯,比起目前已全自動化的閃燈,反光板沒有自動功能,對攝影者的技術要求較高。然而,可以的話多試試反光板也不錯,尤其看光線由各角度傳遞,是一種相當有趣的練習。
而初學者用反光板最重要的,就是別用反光板打成底光,底光到底多可怕?我們請客家公園的客家小仙女來做個示範。
因此我們可知其差異。所以再次提醒:請不要打成底光。知道這點的話,就能初步活用反光板了。
延伸閱讀:
這邊用的是正統反光板,但主文用的只是很一般的反光板,如果仔細比較,是看得出光質差異的。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