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同為大型貓科肉食性動物,為何一則是惡虎撲羊,一則是祥獅獻瑞?
然則孔丘之前,易經更有「大人虎變」之說,乃讚美君主變化如虎。
為何孔丘之後,虎就成為惡的象徵?此變當真與孔丘有關?
為何同是肉食動物,獅就成為護法守護獸?
台北市長柯文哲以「苛政」與「酷吏」自表,媒體配上公務員離職潮,以以「柯政猛於虎」大肆宣傳。
然而,離職等同離職潮?
莫非不是年資一到就捲款走路?
若身為真實求道者,當如何看待?
提及苛政猛於虎,當以此為始,兼論新聞學觀察。
《禮記》載: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本文的翻譯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文本透露的訊息:虎雖惡,但苛政更惡。
從對岸的文化來看,「虎」一直是「惡」的具現。
自「惡(餓)虎撲羊」與「苛政猛於虎」兩句,我們可看出先民對該物種之厭惡。
![]() |
然讀者過廟時可曾注意?廟前的守護獸為何?
![]() |
是石獅。
縱同為大型貓科肉食性動物,為何一則是惡虎撲羊,一則是祥獅獻瑞?
然則孔丘之前,易經更有「大人虎變」之說,乃讚美君主變化如虎。
為何孔丘之後,虎就成為惡的象徵?此變當真與孔丘有關?
為何同是肉食動物,獅就成為護法守護獸?
先解出這組問題,才能理解新聞學在支那的發展與變形。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