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以變化而論,可看出是每兩代才真正升級一次。對此陳述,我們將數位相機分為「數位」與「相機」兩部分來說明。
表二 GRD系列歷代規格比較
鏡片構成
|
鏡筒節數
|
開放光圈
|
圖像引擎
|
感光元件尺寸
|
畫素
|
|
GRD
|
5群6枚
|
3
|
2.4
|
GR Engine1
|
1/1.8吋
|
813萬
|
GRD2
|
5群6枚
|
3
|
2.4
|
GR Engine2
|
1/1.75吋
|
1001萬
|
GRD3
|
6群8枚
|
2
|
1.9
|
GR Engine3
|
1/1.7吋
|
1000萬
|
GRD4
|
6群8枚
|
2
|
1.9
|
GR Engine4
|
1/1.7吋
|
1000萬
|
GRD5
|
5群7枚
|
1
|
2.8
|
GR Engine5
|
APS-C
|
1620萬
|
GRD6
|
5群7枚
|
1
|
2.8
|
GR Engine5
|
APS-C
|
1620萬
|
綜合表一表二,我們能得到何種情報?
首先,以年份來說,GRD系列很固定每兩年推出新機,自2005的GRD起,至2015的GRD6,都按照這個規律定期推陳出新。
再者,以變化而論,可看出是每兩代才真正升級一次。對此陳述,我們將數位相機分為「數位」與「相機」兩部分來說明。
數位部分,指圖像引擎與感光元件尺寸。一二代大致相同;三四代大致相同;五六代完全相同。
相機部分,指鏡頭。大抵可由鏡頭構成、鏡筒節數與開放光圈判斷。可知GRD與GRD2共用鏡頭;GRD3與GRD4共用;GRD5與GRD6共用。
亦即儘管GRD系列商品至今已有6款,但以真正突破的世代(generation)來說,其實只有三世代。
最後,我們注意到表二不和諧之處有二。
1.
第一世代略有不同的感光元件?
我們可以發現:第二世代(GRD3與GRD4)與第三世代(GRD5與GRD6)的感光元件完全相同,但第一世代為何會有些許差異?
我們可以發現:第二世代(GRD3與GRD4)與第三世代(GRD5與GRD6)的感光元件完全相同,但第一世代為何會有些許差異?
因為系列作剛起步時,理光開發部還在摸索兩年一次的升級需要提升硬體與軟體到何種地步?而在鏡頭不變的前提下,該社採取了微幅提升感光元件大小的策略。
僅僅是將對角線尺寸拉長2厘米,這表示兩塊感光元件同時並置於桌上,一般使用者也無法光憑肉眼辨別差異。
2.
GR
Engine6?
若看原廠網頁(英日皆可),當知GR Engine是理光相當自豪[1]的數位影像技術,至GRD5為止,每代相機都搭配了相應的GR Engine——然而那樣的規律在GRD6消滅,如表二所示,GRD6仍然沿用GRD5的圖像引擎。
若看原廠網頁(英日皆可),當知GR Engine是理光相當自豪[1]的數位影像技術,至GRD5為止,每代相機都搭配了相應的GR Engine——然而那樣的規律在GRD6消滅,如表二所示,GRD6仍然沿用GRD5的圖像引擎。
在第一世代與第二世代中,儘管從外觀到規格都大同小異,但至少還剩圖像引擎這個關鍵性的小異。但第三世代,那個被原廠稱為GR和GR2的相機,在關鍵規格上卻是完全一致的。
這不和諧處亦反應在原廠網頁。當年GRD5問世後,理光自信滿滿地列出GRD5和GRD4與GXR三者差異,並說明其嶄新的進化。但GRD6的時代,理光卻如2016選舉時某黨不敢掛黨徽一樣,避談五六兩代的差異。
以社會學來說,相似的動作往往會帶來類同的結果。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