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に及ばず」真是一句灑脫的話。
前幾天跟政大日文系畢業的朋友探討日本戰國史時談到一句話,我很喜歡那句話的語感,想了想翻譯後把過程記錄下來。
「是非に及ばず」(ぜひにおよばず)真是一句灑脫的話。
語尾的ず是日本古語的否定形,近代日文算是難度比較高的用法,會在文章體出現,口語的話一般是不用的。又,現代日文的否定用法通常是語尾+「ない」就好。
所以這句話拿給一般日語系的學生看,第一時間也未必能直覺知道這用法。當然這不是說我國日語系學生程度低落,而是這用法已經超出時代,是近代不用的死語。會這樣說是因為我問日本人,多半也不清楚這句的近代日譯是什麼。
這就像你問中文系學生「花發多風雨,人生足別離」[1]是什麼意思?一般也答不出來一樣。
所以這句話在文章或改編中,多半寫成近代日語型的「是非もなし」。如果這樣看,近代以N1為目標的日語學習者就能知道意思。
若直譯來說就是「無關是非」。但其實用法遠超出這種解釋,因為古典日語轉近代日語;日語轉漢語時[2],各自都失去一點意思,所以儘管以「無關是非」這概念去理解,在考試上能得分,卻未必能掌握到語意的核心。
話語不存在專屬的言說者,但對日本戰國歷史有興趣的各國人士,聽到這句話馬上會想到一個人,他就是戰國風雲兒˙織田信長。
耶穌會畫家Giovanni Niccolo所繪之信長畫像 |
「情非得已」
「那就沒有辦法了」
「事到如今,也沒有辦法了」
以事後諸葛觀之,信長死在本能寺中,所以這樣翻沒什麼問題。
但問題來了,其實信長講這句話不止一次[5],另一次有案可考的是1570年。當信長進攻越前,形勢一片大好,卻驟然遭景仰自己的妹婿淺井長政背叛,方其時,信長也口出此言。
端賴隨後的金崎撤退戰中有秀吉[6]死守,之後是非常確實將背叛的淺井與教唆的朝倉兩國打到亡國滅種。
「情非得已」
「那就沒有辦法了」
「事到如今,也沒有辦法了」
這樣消極的話嗎?
KOEI遊戲《信長之野望.大志》中信長之軍裝繪 |
在信長身後,號稱「天下第一陪臣」的直江兼續,在回覆德川家康的挑釁時,以更挑釁的書函回覆[9],用了四次的「是非に及ばず」,那些都是無可奈何,行將就木的情感嗎?
其實這句話在戰國時代可說是常用語,例如前田利家給家臣長連龍的感謝狀、德川家康寫給織田信長的感謝函[10],甚至是明智光秀寫給奥村源内的表彰函都有這個詞,那麼是感謝這些人無可奈何的幫忙嗎?先不提別的,若家康如此回信長,那就不會有之後的德川幕府了。
其實從一些側面史料可以判斷,那句話可以推斷是信長的口頭禪,那是只有與死為伴的灑脫者才知道的含意,翻成「情非得已」(或其他消極含意)的話,也許是無法理解這句話與那個人的。
這句話有一個非常貼切的中文用法,然而重點不是那句話怎麼說,而是理解什麼樣的人會把這種話當成口頭禪,還有日語的曖昧性。
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曾提過:儘管德川家康是江戶幕府的開創之祖,但你跟日本人講說「您像德川家康」,對方一定會生氣。這個說法讓我印象深刻,後來我問認識的日本同業,基本上是可以肯定新井的說法。
重新瀏覽信長生平,把「是非に及ばず」當作口頭禪(或者人生宗旨)的織田信長……為何如此苛烈的他,但卻還是日本人最愛的歷史人物之一呢?我想是因為信長有日本人不具備的「自由」DNA。反觀最後得到天下,奠定日本近代文化基底的德川家康,就非常的日本。
KOEI遊戲《信長之野望.大志》中信長之洋服繪
|
也難怪一般日本人會喜歡織田[11]而不是統一天下的德川。
最後附帶一提,天空樹(晴空塔)附近有一家以信長另名為招牌的拉麵店頗具人氣,但我覺得頗雷,有機會再介紹。
[1] 會選于武陵的《勸酒》「勸君金屈卮,滿酌不須辭。花發多風雨,人生足別離。」是因為這首詩在漢語世界中並不有名,但若是日本的文學青年,必定熟悉這首詩。
原因在於井伏鱒二將「人生足別離」翻成「さよならだけが人生だ」。而井伏鱒二有位晚輩(也可以說是學生)名為津島修治,很喜歡井伏的譯文。津島連在未完成的遺作《Good Bye》中都提到這句話。
事實上「さよならだけが人生だ」這說法其實是誤解原文,但跨文化交流時免不了有這些問題,況且「さよならだけが人生だ」是非常日本味的論調,因此在日本可說非常知名。
附帶一提,津島修治的筆名叫太宰治。
原因在於井伏鱒二將「人生足別離」翻成「さよならだけが人生だ」。而井伏鱒二有位晚輩(也可以說是學生)名為津島修治,很喜歡井伏的譯文。津島連在未完成的遺作《Good Bye》中都提到這句話。
事實上「さよならだけが人生だ」這說法其實是誤解原文,但跨文化交流時免不了有這些問題,況且「さよならだけが人生だ」是非常日本味的論調,因此在日本可說非常知名。
附帶一提,津島修治的筆名叫太宰治。
[2] 另外一點是:有些字古語和近代語字面一樣,但意思不同。舉例來說在古書裡看到「經濟」,是指經世濟民,但當代的經濟是指economic。或如「君子」,近代是指有德性的人,但古代是指貴族之意。所謂「君子報仇,三年不晚」不是指忍讓退縮之意,而是貴族敗仗後重新招兵買馬,執行作戰計畫的時間需要三年,報仇是大事,不可躁進導致失敗。
[4] 織田信長喜歡名為《敦盛》的幸若舞(こうわかまい),其中「人間五十年、化天のうちを比ぶれば、夢幻の如くなり。一度生を享け、滅せぬもののあるべきか?」一節更為信長所鍾。這舞非常著名,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上網搜尋(但錯誤資料不少)。
[11] 以ACG來說,有諸多以信長為名的遊戲,就算是豐臣秀吉也有名為《太閣立志傳》的遊戲,但德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