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斷自我增生的仇恨、對立與血淚中,原本應該對抗的安保條約反而為人所遺忘,留在世人印象中的,反而不是「第二次安保鬥爭」,而是「動盪騷亂的七零年代」。
承前閱讀:
安保鬥爭(五):第一次安保鬥爭
六、第二次安保鬥爭
1960年代的美日安保條約規定期限10年,約滿之前必須兩國商討是否延長條約,1960年1月19日,日美兩國簽署新版美日安保條約。與舊約相較,增強了日本與美國之間的對等性。然而日本國民最關注的幾個問題,諸如:駐日美軍的裁判權問題、雙方是否有核武密約、海外諸島歸還問題……卻無一觸及。
也正因此,埋下了60年代末期,第二次的反右‧反安保鬥爭的種子。
然而和前次轟轟烈烈的全國同心抗爭相較,這次的抗爭可說是徹底的武裝衝突。鑑於第一次安保鬥爭的失敗經驗,國家武裝力量派遣機動隊(きどうたい),手持盾牌與鐵棒,無情地痛毆手無寸鐵的抗議民眾。
因此民眾也開始自力武裝化,從最原始的投擲石塊,到隨處可見的鐵管,進而自製汽油彈都有,當兩方的對立情勢一升高,憎惡的火焰便席捲都市,吞沒原先的理想,只成為單純的暴力事件。
加以當時主導學生運動的全學共鬥會議(ぜんがくきょうとうかいぎ,簡稱全共鬥)其實受到大量蘇共與中共的「技術」支援。兩邊共產勢力支援日本學生運動的目的未必只是理想上擊退美國帝國主義與日本右派買辦政權,按日本政府的理解,其實他們就是共產勢力的特工,以顛覆日本民主主義政體為職志。
再加上共產勢力扶植的恐怖份子集團──赤軍聯合(簡稱赤軍聯),儘管其目的是推翻日本皇室與政府,但也趁著反右‧反安保動亂時期,展開對日本政府的攻擊,而一般人無從得知赤軍聯與一般反右‧反安保人士的區別,加以親政府的右派媒體不斷將赤軍聯與基於國際正義的反安保人士劃上等號,成功讓善良小市民對安保鬥爭反感,甚至厭惡的態度。
儘管東京大學的學生成功發起了學運,在1968年的3月,佔領了醫學院中央綜合館與安田講堂,但校長大河內一男呼召警察入侵校園,將無寸鐵的學生驅散,引起校內外的一片撻伐之聲,最後只能下台逃避譴責。
緊接著國家權力入侵東大,政府直接派出對抗暴徒、恐怖份子的機動隊進攻安田講堂逮捕學生,1969年的1月19日,機動隊殺入大講堂三樓,逮捕90名學生,之後政府宣告「成功收復」東大安田講堂。
但繼任的主事者認為輕易讓警察、機動隊侵入校園,對付原應引以為傲的東大學生,實乃本校之恥,因此封閉安田講堂長達20年之久,直到1989年,著名的天文物理學者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訪日,選定值得紀念的安田講堂作為演講場地,才讓這段被視為禁忌的歷史重見天日,此後,安田講堂恢復了大講堂、舉行畢業典禮的原有功能。
在不斷自我增生的仇恨、對立與血淚中,原本應該對抗的安保條約反而為人所遺忘,留在世人印象中的,反而不是「第二次安保鬥爭」,而是「動盪騷亂的七零年代」。
延伸閱讀: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