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1日 星期三

媒體與民主


     過往:「真的嗎?」

                  「新聞說的。」
 
     當今:「新聞說的。」
                  「真的嗎?」
 




    媒體與民主之間有錯綜複雜的關係,話雖如此,要深入剖析卻不是難事。不過,要以簡單又簡短的文字表達其間的關係,可就很困難了。


    本文受編輯之邀,試圖對兩者關係作一淺論。



(一)空話

    「民主」在台灣是一個空頭名詞


     為什麼?


    舉例來說,想到「雞排」,你腦中可能想到用紙袋包住的金色雞肉,外面裹一層麵粉。「奶茶」,你腦中可能會想到杯子外緣的水氣與杯內的冰塊,還有那褐色的液體。就算不是具像名詞,例如:「家庭」或是「愛情」,對這種抽象名詞的印象,可謂人言言殊,但大體上來說,不管是酸甜苦辣,總是能說出一套自己的印象。


    所以,提到「民主」,你想到什麼?


    什麼都想不到,還是想到「暴民」或「政客」?


    那真的是「民主」嗎?



(二)鬼話


    「媒體」在台灣已成為貶抑名詞。

    過往:「真的嗎?」
                「新聞說的。」


    當今:「新聞說的。」
                 「真的嗎?」


    事實上,media真正的譯法應該是「媒介」而不是「媒體」,但以臺灣的現況來說,翻成「媒體」,自有其恰當之處,因此本文也就將錯就錯地將media寫作「媒體」。

    媒體是流行文化的形式之一,當然電視節目與電影也是。你記得superman的常民職業是什麼嗎?是的,是記者。但當代流行影像裡談到的「記者」,是什麼樣貌?由這些記者、這些組織、這種體制所產出的「新聞」又是什麼?


    談到「媒體」,你又想到什麼?


(三)夢話



    「媒體」與「民主」在臺灣相遇的面貌為何?你應該很清楚,因此也就不勞我多言了。


    教師的責任之一,在於導正學生不切實際的幻想。因此我會說:「要說夢話的話,等晚上再說。」(ex:在沒有任何準備前,說出:「我想讀政大」這種話,上面那句就是我的答案。)



    但我另一個身份是媒體改革者,在這個角色上,我必須完整描繪我的夢想,希冀吸引改革者,與我一起改變這個社會


       現在是晚上、是深夜。


理論上而言,民主社會必須要擁有自由、獨立與多元的媒體。


民主社會的基本假定是,民眾需要足夠的資訊來下決定。


怎麼說?


民主社會中,參與民主的基礎就是投票,這是大家都瞭解的事;但投票前需要讓公民瞭解政見優劣,進而下判斷,卻是大家不太清楚的。但這也很好理解,你支持1號候選人,是什麼原因?支持2號候選人,又是什麼原因?


    當然這個理由可以是:「對手太貪腐」、「對手不愛臺灣」。但絕大多數的人民都持這種理由投票時,你不覺得這是一件可怕的事嗎


    那麼,公民要怎麼瞭解政見,或說瞭解「事實」呢?


    因為人們沒辦法親自接觸到候選人,或說事件本身,只好仰賴媒體。但媒體的表現,你我都很清楚。在這邊,也許有人說:「這個web2.0時代,還可以從網路上獲取資訊!」


    不過很遺憾,網路上的新聞資訊,絕大多數都是傳統媒體的電子版,在這種狀況下,資訊的來源還是被少數特權機構所壟斷。看著這些機構不斷產出造假與造神的黑心產品,你覺不覺得這種狀況應該改革?

    就像你買東西會先蒐集情報一樣,如果是小東西也就算了,假設你今天要買電腦、機車、相機這類高單價物品,你會不會盡量蒐集資訊,讓自己不要上當?


    我相信是會的


    但比那些消費性產品更重要的公共事務,卻少有人會多方查詢。


    但問題來了,以臺灣的媒體水準,你要多方查詢也沒有用。因為「民主」不是統派獨派、不是藍色綠色、不是明牌號碼、不是乳溝股溝、不是屍體裸體、不是M型正夯、不是營養午餐、不是美青姊姊……不是那之外的東西。


當這個社會沒有民主素養時,政客與媒體當然也不會有。那麼,我們要如何期待不懂民主真意的媒體替我們報導民主的臺灣政客呢?


    這是交叉死結,也就是說現在的狀況是:XYXY的狀況。當一個問題呈現互為因果時,那這種問題必然難解。我這個世代該做的事就是在XYXY之間,選一邊去改善,然後,教育出更優秀的下一代,讓我們之間薪火相承。


    其實,我的夢想很簡單,只要媒體不扭曲事實地善盡民主義務即可,雖然這個夢想,在現在依然是夢話,不過,用自己的手,抓住夢想,不就是人生的浪漫嗎?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