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7日 星期四

階級流動下的「台灣之光」




最早被封媒體為台灣之光的電玩小子曾承政,2001年在南韓世界電子遊戲大賽奪冠,在頒獎台上高喊「Taiwan Number One」的畫面多麼振奮人心,而政府也誇下海口,要讓台灣成為電競之島,而今安在哉?據報載,他在熱潮過後做過銷售員與搬運工,對於曾讓他揚名立萬的電競,他只回:「再玩會死掉。」










        中國俗諺云:「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該言看似充滿功利性色彩,但仔細一看,卻能以社會學的概念解釋。在封建時代的中國,階級流動的門很窄,想要出人頭地,也就先只有「十年寒窗無人問」,期待有朝一日能「一舉成名天下知」。


        若以社會學的角度繼續深入:我們知道,階級流動的兩個主要因素是教育與婚姻。因此,無論古代中國與近代社會學均觀察到一項重點——教育是階級流動的重要因素,因此「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除開過將教育的目的過於功利化,且貶損其他行業之外,但以階級流動的手段來說,這是沒錯的。


        只是隨著經濟體制由小農經濟拓展至資本主義經濟,無論是政府體制、社會文化或人民概念均大有不同,此時我們該如何看待此傳統諺語?近來媒體常頌揚的「台灣之光」,未曾有一為傳統「讀書人」出身,例如最早的電玩小子曾承政、旅美棒球好手王建民與球后曾雅妮……等等。因此,亦有人認為唯有讀書高的觀點已被徹底解構。


        但果真如此?


        最早被封媒體為台灣之光的電玩小子曾承政,2001年在南韓世界電子遊戲大賽奪冠,在頒獎台上高喊「Taiwan Number One」的畫面多麼振奮人心,而政府也誇下海口,要讓台灣成為電競之島,而今安在哉?據報載,他在熱潮過後做過銷售員與搬運工,對於曾讓他揚名立萬的電競,他只回:「再玩會死掉。」


        而王建民和曾雅妮的發展,可能更為我們所熟知。王建民自受傷後,不但傳出婚外情,亦於美國大聯盟載浮載沉,至今仍未見曙光;曾雅妮自盛極而衰後,連在台灣舉辦國際比賽都未能匯集鄉親觀賽,導致主辦單位出現大筆赤字。


        對於以上案例,有些人認為「看吧,還是讀書好」;或者「那是他們不夠出色」。這兩種看法都言之成理,但以社會學的角度來說,都無法切中問題核心。然問題的核心為何?關鍵在於政府有無善盡職責,將社會階級向上流動的管道打通?


        在社會流動正常的社會,公民向上流動憑藉的是一己能力,而不是國家教育體制所頒給的學歷。照理而言,資訊科技業是最需要專精技術的領域,但兩位電腦科技巨擘Steven JobsBill Gates都未曾完成大學學業,但他們都取得工作,並創業成功。


        讓我們想想,這故事若發生在台灣,又將如何?無論是憑此虛擬案例或以自身經驗,我們都能體會本地階級流動之閉塞性。也正因此,「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概念才有穩定的社會事實為基礎佐證。


        再回到媒體對各項「台灣之光」的歌詠,隨著他們的事業斷裂,這項吹捧也就銷聲匿跡。因此我們可知,媒體所言的台灣之光,不是對其專業努力的評價,而是世俗成功的渴望。


        而「唯有讀書高」的想法何嘗不是追求世俗的成功?儘管近來此想法漸漸少為人所提,但轉化成追求國考窄門的現象,與當年的科舉取士可謂並無二致。回歸原點,若當代政府如過往封建帝國時期,締造階級不流通的社會,那當然僅有讀書一項技術能代間流動。


        而各式各樣的「台灣之光」,其實也反應了政府的不作為。仔細觀察,媒體所說的「台灣之光」,其實全都是在國外揚名立萬,政府與本地媒體只是樂得收割成果,而在光芒殞落時卻又不聞不問。


        這種冷血政府的收稻尾心態,只會助長家長「還好我沒送孩子去XX(可填入任何一項競技、才藝)」的想法。因此「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只是一個表象,其沒落與否,端視該社會階級流動是否暢通。若暢通,則此概念自然沒落;若否,則只是表面消失,但會冒出更多的「台灣之光」。


延伸閱讀:









---

1 則留言:

  1. 言之有理,一言見的,
    就像是一般人常問的讀那間學校、科系之後,就會有既定的刻板印象存在。

    轉型,真難。

    回覆刪除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