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新即物主義」一如近代使用的學科名(新聞、傳播、社會、生物、物理、心理、經濟……)全部都是日本翻譯,中國照抄的結果。
前日課程中論及客觀性(objectivity)與新客觀性(new objectivity)的差異,這是新聞學中的核心要旨。但課後有同學提問,他在某些藝術書上看到objectivity被翻成「即物主義」,new objectivity被翻成「新及物主義」,這樣和我們講的一樣嗎?
這是很好的問題,請各位同學注意。
莊子嘗言:「道術將為天下裂。」此即學術分化的弊病。在大學所謂專科分化的結果,導致諸多特異系所出現,但同學若不知該系的專業所學為何,別提可學為何。
舉例而論,本領域最早是新聞專業,分出大眾傳播、傳播系,但今日可看各大學為了招生,轉生出何類五花八門的系所?反視歷史最久的政大新聞所,在諸多教師努力之下,亦回歸歷史。
本文並非新聞學講義,僅簡單概述何謂客觀性與新客觀性:
所謂客觀性,是在新聞學的黃金時代所開展的信念,認為記者可用專業方法探查世上的真相,且此真相的確是自外於人而存的;但新客觀性認為,這種方法過於樂觀,儘管有外在於人的客觀真實,但以傳統客觀性的手法無法貼近真實,因此主張以細節描繪整體,找出事物的特質並以此呈現。
回到同學的問題,儘管領域不同,但不管你在藝術或文學提到new objectivity,儘管會滲入溶進學科的觀念,但大抵是此意無誤。
BOX:
當然,今日在支那種族主義黨統治下,所謂的中立、理性、客觀完全是另一回事,雖不屬於新聞學專業討論範圍,但讀者當知支那黨的話無可信度。
但這又引伸出一個問題,為何new objectivity被其他領域翻成「新即物主義」呢?理想學術翻譯名詞在無法兼顧下,應以「信」為依歸。那為何ity結尾的詞會被翻成應以ism結尾的「主義」呢?
正如支那黨的謊言,許多現象,是在你思考後才能得見。
因為「新即物主義」 一如近代使用的學科名(新聞、傳播、社會、生物、物理、心理、經濟……)全部都是日本翻譯,中國照抄的結果。
最後出個問題給讀者,若你是新客觀性的攝影家(攝影記者),你該如何拍下連市長的相片?
![]() |
不是這種修圖廣告喔咪啾>.^~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