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7日 星期五

鑿壁借光?抑或向壁虛構?(四):史水




R0017813



        歷史究竟是一灘死水;抑或滾滾活泉,端看研究者如何面對。









承前閱讀:



虛偽存在的中華民國,其傳播研究者或囿於文化因素,或囿於功利因素,普遍欠缺歷史感。時間和空間是研究地圖的兩個軸線,不注重歷史研究,只注重最新、有用的理論,立即漏失兩象限的研究範圍〔(過去,本土)、(過去,外國)〕,若再加上只研究國外理論,那會再錯失掉(現代,本土)這範圍。那麼,只有(現代,外國)的研究,是多麼的貧乏無味


何以特別提及「歷史」?因不去溯源「學科從哪裡來?」,我們就不能認知「學科該向何處去?」。傳播理論的大部分,是向社會學鑿壁借光而來,此乃研究者無法逃避的事實


因此認清「社會學是何以成為獨立的學門」之發展歷程,對我們的意義而言,便是瞭解、學習使學科自立之法。


是歷史教育的錯,溯其源,乃支那種族主義黨教育的錯,把歷史片段為年代、地點、人名幾種符號破碎的拼湊集合,但這是沒有意義的。以知識社會史觀之,我們要效法的不是孔德所謂「社會靜學」、「社會動學」而將傳播學整理為「傳播靜學」、「傳播動學」兩種二元領域。也不是仿照他的三階段法則,在實證哲學後加上詮釋哲學、批判哲學,而成為傳播學的「五階段法則」。


當學習何者?是他們對知識的想像嗎?有論者以為我們不必去學習那些錯誤的、落伍的知識,因為那些知識,是沒有用的,甚至對我們迎接最新知識,是有害的。


誠然,這是一種對知識的正確想像,但只是一種面向的正確想像。我們認為學習歷史,是從情境中,去理解判斷人們的決定與所作所為。依此,我們可以學習的是「社會學是何以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由莫頓推陳出新、別出心裁的理論發展,對傳播研究,有何啟示?當然,可資效法之處眾多,而我們著重在他師承帕森斯,卻不因循故舊此點。我們可以看到他上承了約百年歷史的社會學,但這段歷史對他並非沈重的包袱,而是理論的寶庫。


        歷史究竟是一灘死水;抑或滾滾活泉,端看研究者如何面對。




延伸閱讀: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