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台DC是GRD吐,但我從不推薦別人買這台,為什麼?
零、 往橫行、無足跡
最近(2007年末)需要一台隨身機,於是就開始找情報。原本想說隨身機可以買台底片的來平衡數位,不過一看,報價令人震驚。
先別說本來就不太好買的萊卡和康德士,連之前富士的一台傻瓜相機,只因擁有F1.9的光圈值,就被炒到兩萬多,而且還有錢不一定買得到,買得到,也是二手品。(這台原價換台幣大約九千多左右)
於是看上富士的KLASSE系列,不過這價格也很夭壽,臺灣賣22000左右,這種價格我寧願爆一台福倫達的R2a來用,加以萊卡的CM也停產了,雖然有想過買GR系列,不過那個價格還有二手問題實在是令人難以下手,萬般無奈之下只好再找數位機當隨身機。
因為之前沒買過DC,在廣泛地情報蒐集後決定選擇GRD吐。
老實說,這實在很無奈,因為如果是DSLR用戶,要用方便的隨身數位機,真是除了GRD吐之外別無選擇。不過市場上對於GRD的評價可謂是幹不絕口。例如LCD會歪、組裝不牢(搖起來有恐怖的殺殺聲)、當機、脫包皮、更恐怖的是光軸偏移,那顆鏡頭可是GRD的賣點,竟然有光軸偏移的現象。
(2010年註:現在這系列的三代可變成潮、文青以及浪漫的代表了,和一代出來那種幹不絕口的評價完全不同,這到底是這台相機的真實價值終於顯現,亦或是人云亦云的極致?這個問題非常值得研究。)
而廠商的主打口號是「RICHO 高級隨身機」
對於只有價格高級的高級隨身機,自然是興趣缺缺,雖然這台上市時有一大票網友認為說這台不配「經典」的稱號,但換個角度想,賣這麼貴(當時台幣公司貨售價25000左右)的機器可以出這麼多包,的確也是一項可在相機發展史上留名的經典之作。
之前看到徒弟的大長篇提到GRD2的組裝品質比前代機好多了,於是在他掛保證之下,我前幾天就爆了一台GRD吐回來。
買了相機第一件事就是打開說明書,但 GRD吐的說明書我看了三天才看完,當時竟然有看說明書不如去讀原文書的感覺。(關於爛翻譯請見本系列第二篇),光看說明書就讓我看三天,送個#,說明書超難看。
再來談談價格問題,之前有一個討論串談到這台是足以匹敵DSLR的機器,嗯,這個,有沒有辦法匹敵我不太清楚,不過我可以告訴你,這台可以轟殺各系統入門DSLR了。
怎麼轟殺?價格上轟殺。
GRD吐目前公司貨約在23000左右,不過Sorry的阿花200 Kits喊價不到兩萬,再加一個crumpler包。卡奴400D也差不多兩萬上下,泥坑的D40 kits也是21000左右,片小ㄟE410組也差不多是22000左右。執行長的笨到死K100D組竟然已經是不可思議的17000左右。(2008年1月報價)
其實之前在選擇時,考慮過死馬的DP1,不過看來是繼續難產(編按:文章寫完兩天後該機就發表,預定2008年第一季上市,#),此外另一個考量是E410,剛看到這台我以為是DC,實在是令人讚嘆的體積與工藝,不過片小ㄟ系統並沒有定焦餅乾鏡的設計,否則E410+定焦餅乾鏡實在隨身配備的最佳選擇。
(2010年註:文章過幾個月,2008年四月片小ㄟ系統就發表25mm/f2.8這顆95g的定焦餅乾鏡,把這消息和DP1併現,你也可以知道在相機的世界裡,知道和不知道會造成決定性的差異。)
所以在毫無選擇的狀態下,只好含淚里寇。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有不少新手詢問這台,不過以我的經驗來講,我不推薦新手使用這台。
為什麼?
定焦與變焦是另外一回事,最重要的是這台不夠穩定,我在底片時是使用卡奴的AE1,之後轉EOS系統,當時轉數位的時候,我不希望我的機身處女攝獻給鐵尺或面紙盒,所以我出清卡奴全系列鏡頭。
流轉的歷史令人悲哀。
想不到我的DC第一次快門就獻給格子牆——為了測有沒有光軸偏移……當秋葉原老闆問我在測什麼的時候,我那樣回答。結果他說「這台都會這樣的啦用久了都會偏一邊~你買公司貨可以送橫龍行。」
「 」
我想大家都知道上面那單字要填什麼吧。
再加上GRD一代的殷鑑不遠,里寇的東西什麼時候會自婊我們沒辦法知道,老手的話還可以判斷這是相機的問題還人的問題,但新手的話可能會認為這是自己不會拍,所以才造成這種結果。
所以我不推薦新手買這台,這台比較適合成為單眼相機使用者的備機。
論性價比,這台絕對是數位機種(DC、DSLR)中數一數二低的機子,這比G9和P5100等機硬是貴了五六千不止,再加上這台的組裝與穩定度可謂是問題兒童,但仍然有笨蛋上當,這是為什麼?
為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