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

早期媒介效果研究(四):益害兩敗說




 對大多數孩子來說,大多數條件下大多數電視節目無所謂好壞。





承前閱讀:
早期媒介效果研究(三):與人民作對


四、有時候、有時候,你會相信……?:電視影響


1. 時間是50年代末至60年代,此時對兒童影響最大的媒體已不是電影,而是電視,因此關心兒童教育的專家門又把影響兒童身心發展的矛頭指向電視。


從媒介史的角度來看,不管何時、何國都會有一群這樣專家關心兒童教育與發展,而當代新媒介就成了簡易的代罪羔羊:以前是電影、電視,接著是漫畫、電玩、網路。


2. 宣偉伯(Wilbur Schramm)於1950年代末期展開了兒童生活中的電視(Television in the Lives of Our Children)研究,大規模地調查了上千位兒童與家長。


3. 1961年,宣偉伯的報告結論:


對有些孩子來說,在某些條件下、某些電視節目是有害的。對處於同一條件的其他孩子,或當同一孩子處於不同條件時,這些節目可能變的有益。對大多數孩子來說,大多數條件下大多數電視節目無所謂好壞。


儘管這樣的結論看來推託,但這的確是正確的實驗結論,與之前只是為了強化信念的「研究」相較,這種結論不但更貼近事實,也說明了:



實驗法與量化研究根本無法判斷媒介的真正影響。



 那麼,要如何判斷媒介影響?請見第五回。



 延伸閱讀:
 
讓我自由你的夢想(九):奇才或蠢才

 
你的人生,由誰評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