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選相機就和選伴侶一樣,讀者知道嗎?
承前閱讀:
TBSH(一):相機與人生
二、相機與交往
選相機就和選伴侶一樣,讀者知道嗎?
1. 最不推薦的方式是聽信網站片面之詞就預購,想想國高中時,8月31日你在幹嘛?而相機廠就在做同樣的事。所以,敢預購的人實在都是勇者,通常第一批為了趕出貨(OM-Dead、Dust 600),都是問題最大的。
2. 一般人考量相機的問題在於瞻前不顧後,只看到相機的優點就決定購買。乍看之下很合理,但欠缺關鍵性的器材思考。
3. 本攝影班的器材考量:你是否知道這台相機的缺點?知道後,你有沒辦法克服或忍受?
人生經驗談開始:各位可想想是否如此。
買相機就跟交往一樣,一開始一定是被對方外在的優點(規格表上的數字)所吸引,但經過一小段蜜月期後,就開始發現對方的缺點。規格表上是不會有缺點的,就像OM-D:握持性極端低落、假防滴、LCD裂框、按鍵過小、水平儀失靈、掉轉盤……。
這邊要說明的是:絕對不是要你找「沒有缺點的相機」,因為世界上也不存在沒有缺點的人,而是知道缺點後,你是否能容忍或相互協調、改善?
朝這方向思考,才能不陷入規格戰的泥沼。以相機為例是PO文問要買哪個相機,本來覺得S100不錯,網民卻常亂推到5D系或1D系;宛若姐妹耳語說這個男的不夠「上進」不夠「努力」啊,要找更……的,這也是規格戰。所以依此觀點,我們就得注意惡質媒人(假開箱文、廣告文)。
選定「系統」(M4/3、NEX、NX、N系DSLR、C系DSLR……)就像是看交往對象的家族,這也是很重要的事情。俗語說找到好對象可以少奮鬥三十年,的確如此,
但少的那三十年是工作時間或是你的壽命,那就不一定了。
因之選系統也是重要的,現在只要認識到結婚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家族之事;亦即買相機不只是買那台相機,還要挑後面的系統。
再者,交往對象的問題如果一開始不知道的話,在發現當下會有濃烈的「上當」與「受騙」感,從此以後這個問題就會不斷縈繞於心(例如買之前只注意到有大光圈、有45點對焦、對焦迅速,但買來用才發現快是夠快,但都不準……)。
反覆發酵的結果是:最後分手的原因不是對方的優點不夠好,而是無法包容對方的缺點,就算優點再多,但某些關鍵性的缺點無法忍受,終至破裂一途。
以人性來講,反覆交往與分手,損失不少青春,最後就過了適婚年齡;以相機來說,就是買了很多高性能器材,但還是覺得不滿足,所以反覆售出與購入,損失不少錢。
所以說請不要買預購,也別看網路文就入手,就是不知道它會出什麼問題。因為你不知道工廠趕工到什麼時候;也不知道寫手拿了多少錢。
延伸閱讀:
為了妳,我會改變的
TBSH(三):攝影學的木桶原理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