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

卻顧所來徑(一):書寫的喜悅,就是我






總統若繼續以社群支持者的鼓勵說詞作為施政成效而看不見癥結,一直處於美好的溫室中,脫離後才發現問題大條,當家三年,連狗都嫌」這種感受必會更加深刻。






承前閱讀:


卻顧所來徑):師傅進門



※寒假作業:新聞評論一則※

玩臉書滿周年 馬英九:難得又豐富的經驗
2012012809:43 蘋果即時  
臉書(Facebook)粉絲團「總統馬英九」今天上午發文指出,馬英九去年128加入臉書行列,今天滿1周年。他回顧,去年99該粉絲團按讚數達100萬,今天已逾有136萬人加入他的專頁,他認為,代表越來越多人願意關心公共事務。

馬英九肯定,臉書是一個方便有效的溝通管道,1年來透過臉書方便快速的特性,公開公務行程、公共政策及日常生活的議題討論,天災時也發揮公共預警的功能,另也可分享個人生活感性的一面。

他指出,與網友互動,「真是一種難得又豐富的經驗」,他請臉書粉絲繼續給他鼓勵及提醒,一起為台灣加油。


===

有人嘗言,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歐巴馬獲勝因素一部分有賴社群網站的經營。在那之後,台灣掀起一陣社群旋風,至今仍續,政治人物亦發揮"效仿"精神一一跟進。


如此現象,以一般民眾之角度解讀,可謂皆大歡喜,一來這些公僕們貌似比以往更加勤政愛民,其次,人們可藉此管道達到滿足:不必透過電視及平面媒體以表訴求,取而代之的是當事人直接發言權狂熱者則可向喜愛的政治明星一表欽慕之情。但實際上真如以上所言如此單純,亦或如馬英九總統所認知的「加入粉絲團的人越多,代表關心公共事務的人也越多」嗎?


數據顯示,已逾有136萬人加入馬先生的社群專頁,照此看來台灣關心政治及國家議題的同胞不在少數,但值得深思的是,真正關切國家大事與隨波逐流、任意點「讚」的區別,據筆者觀察,身邊許多友人亦加入馬兄的專頁,不過每當問其然,答者往往不知所以然。在此列舉幾種狀況:「反正這麼多人支持,那也來支持一下吧。」「大學生好像都在關心時政,那也來關心一下吧。」「一定要支持馬英九的啊。」彷彿只要支持政客,就能彰顯出自身對於世事的關切及品味,多數沒有任何理由與想法,有些繼承雙親對於政治的意識形態,為了支持而支持,更為反對而反對。


仔細觀察會發現一件有趣的事:馬總統每則消息一發布,動輒萬人群「讚」,通常是治國週記,下方有影片可點入觀賞。奇妙的是,一兩萬人次點讚的內容,Youtube所顯示觀賞人次卻少得可憐,多則3000,最少則只有800,這其間數字的落差說明了些什麼?


這說明了或許這些馬哥哥認為"關心公共事務"的支持者們,如上述所言,不過一群隨波逐流之輩,看到新動態,便慣性地送你一個「讚」,內容是什麼根本不重要。值得一提的是,訊息一發表,回應每每多達數千,據計算,若一則以五秒目視,至少得費上五至六個小時,而馬英九是否一一看過民眾的回應,如他所言以助執政呢?美其名為雙方溝通討論,實則限於單向。


由此見得,社群網站無疑為政黨另類宣傳管道,政客眼中選戰秘密武器,帳號一建立,招攬年輕群眾,便勢在必得。值得提醒的是,馬總統若繼續以社群支持者的鼓勵說詞作為施政成效而看不見癥結,一直處於美好的溫室中,脫離後才發現問題大條,當家三年,連狗都嫌」這種感受必會更加深刻。


按:此為未修正之學生原稿。

===

(一)

        各位可曾想過,為何各報民意論壇版有眾多大學生投稿?


固有自願分享者,但亦有由教師策動,以「上稿一篇=平時成績滿分」為代價交換。更有些是為了投考新聞傳播所,累積自己的「作品」,但那種方法是否有用?敝人早於課程說明(部落格未刊出)。


        本文所選作品實已超越大學生投稿之平均等級,但僅是超越平均水準的作品在敝班並不特出。會選這篇,在作者年齡。


就與〈第一次,用我的手〉是高一同學作品同然。本文要分享的亦是後生可畏的作品──剛滿18歲的大一寒假作業。若各位先前覺得本作略有不足,請再次閱讀,並與自己當時的作品相較,當可見其特出之處。



(二)

        課名是新聞寫作,在學期末時,出了一份寒假作業,希望同學能運用本學期所學的種種,寫一篇新聞評論。


        在此先說明「所學種種」大要為何?


        本課程雖名新聞寫作,但其實大一的教學內容,要先從作文開始講起,也就是幫國文老師分擔責任,更正確地說是幫高中國文老師善後。不止最近,其實從久遠之前,絕大多數的高中國文教師只負責改作文(認不認真又是一回事),不負責教作文。


        但各位瞭解,之前是無名世代,現在是FB世代,儘管慣用媒介不同,但被同化後一樣的是──欠缺邏輯、結構與章法。若欲驗證,請打開瀏覽器便可略知一二。


國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國文程度差,其他的學科也不會好。很簡單,因為讀者以中文理解教科書內容,學生連看都看錯,談什麼學習?


何謂國文能力?基本來說,包含「閱讀」與「寫作」兩者。


一般人都認為閱讀本國文字很簡單,但寫作比較麻煩,實則不然。


閱讀是很困難的,撇開故意誤解的狀況,仍然有許多糾紛是由「誤讀」所開始的。僅隨便看過,然後任意解釋書中內容那根本算不上閱讀。為了求學或考試的閱讀,自有一套有效率的邏輯,這也是敝人教學標的。


        一段短文無法道盡本門寫作神髓,但原則絕對不變──基礎比頂尖更重要。如果不懂閱讀,就沒有input;沒有輸入,就沒有成品。



(三)

        所以這堂課雖名為新聞寫作,一開始反而是著重如何閱讀、如何思考與如何推理,這些乍看之下與課名完全無關的基礎訓練。這就跟攝影一樣,困難之處在於你如何看世界,至於光圈快門感光度那些,相較之下是簡單的技術。


        一般同學拿到作業題目後瞠目結舌,無法寫作,最常見的就是坐在電腦前死命找尋靈感,但最後屈服於FB或遊戲之下,這是教學現場的常態。事實上靈感不會從天而降,就像猴子不會寫莎士比亞一樣。


        為了教出好學生而不斷精鍊教法,但只有這樣是不夠的,還需要同學積極的求學意志與大量練習,才有特出的成果,就像本文所選的作品,如果只注意到最後的成品,而忽略不斷改寫、重寫的草稿還有之前的練習作,那是相當片面的。


        最後,若讀者亦有苦於寫作的問題,本文的建議是:「寫作的基本來自閱讀,但閱讀的對象不止書籍。



延伸閱讀:
後日談識的價格

相遇與離別的行星():瞭解自己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