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無語,舒?


天降甘霖甘霖涼




        簡單來說,就算交付工作者或同事察覺有異,當事人也僅回答「沒事啦!(請自行帶入語氣、音調)」或無言以對,但這樣的溝通行為是無法成立的。








        浸淫許久傳播理論,想來同學應漸能體會教師所言「學習並非架空於社會,而需實踐」的用意。


        開學前,應景課題是透過理論省察日常生活的溝通行為。


        假設情境:有常識的社會人面對非所欲的工作或責難反應的應答情形,大略依照主動、被動與社會性、遠社會性可分為四類:




主動性
被動性
社會性
委婉拒絕

內心不滿,但仍答應
遠社會性
以負面言詞反擊

嘴巴說好(拉長尾音),身體倒挺誠實的



        以上反應乍看均不甚理想,但這才是正常反應。主張卑躬屈膝者,恐只違法濫建、斂財欺色的神棍集團為之。


        不過在以上反應中,若要選出最不理想的回應方式,讀者當選何者?


        請思索片刻。








天降甘霖甘霖涼
















        本問題可為兩面:以即席來說,無庸置疑以遠社會性的主動回應最糟,但長期而論,則以遠社會性的被動反應最能瓦解人際連結。


        原因如此:儘管對方明確表達出憎惡感,但卻透過非語言傳播行為(動作、表情、無語)表現,對仍被重力束縛靈魂的地球人來說,這是無法相互理解的表意行為。


        簡單來說,就算交付工作者或同事察覺有異,當事人也僅回答「沒事啦!(請自行帶入語氣、音調)」或無言以對,但這樣的溝通行為是無法成立的。


        至此,我們不用提繁複兒童發展的「社會學習論」,或風險社會的「飛回棒效應」,只消傳統人際觀點,也能發現日積月累後,同儕也會用同樣方式敬覆,此乃因果律的連結。


        請回想一下,班上、辦公室內這種表意行為(非指個人,而是主體所使用的溝通動作)是否是最令人不敢領教?


        此外,社會性的被動反應,在通論認知下是安全牌,但長期而論,你只有受傷或爆發兩條路走。因為接受者儘管努力完成交辦事項,上司卻認為這是理所當然之事,下次還是會以同樣方式找你——這叫能者多勞


        此時在螢幕前點頭的你,想必也遇過這種事吧。


        走筆至此,應有同學存疑:以上所言方略僅為避免衝突之道,有無積極改善之策?當然,但卻更為複雜,在此先請讀者自省,避免遠社會性的被動反應開始——因為這雖然是最簡單的回應方式,但同時也是最具破壞性的方式。


        若有所成,之後可再論及積極性改善之道。





延伸閱讀: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