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9日 星期一

文化除魅:《觀看的方式》










        陷入愛河之際,戀人的目光就是一切,再多的言語和擁抱,都比不上戀人的凝視:這種充盈一切的感覺,唯有做愛可以暫時比擬









書名:Ways of Seeing(觀看的方式)
作者:John Berger
譯者:吳莉君
出版:麥田

(一)
        我認為所有對攝影文化有興趣的同學都該讀這本書。

        原因如下:
一、ROC與攝影文化有關的著作(本地、翻譯)相當稀有,就算有,水準也多半參差不齊。老實說以此為推薦點非常薄弱,但也正因此反應本地文化闕如之處。
二、本書以深入淺出(請注意:「深入淺出」是指相對於其他藝術書籍,或John Berger的其他著作而言。若不具藝術背景,仍然會有些艱澀)的方式概述了自文藝復興至資本主義時期的「影像」與其「影響」。
三、有別於傳統藝術類書籍單只關注自身學門,作者以更具關的視角看待藝術。具體而言,本書相當強調政治與藝術的關係。

身為影像藝術經典的本書,網路上有不少讀後心得可參考。然則讀者若讀完本書再看其他書評將會發現:多半評論均集中在本書的藝術類論點,但對政治方面的評述則近付之闕如。

因此本篇短評將承繼前段的要點三,進一步說明政治與藝術的關係。

在深入之前,請先回想一下ROC的主流媒體或者多數藝人會口誦「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或者後半段可填入任何詞,例如綠蠵龜、巴西龜、當歸什麼的。

嗯……不過那些藝人的表演真的是藝術嗎?這實在是個值得深究的問題。

但不管從政治經濟學(Political economics)或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1])都會告訴你:政治跟經濟、文化是緊密相連的

本書作者John Berger是道地的倫敦人,本書的研究取徑其實就是當時英國風行的伯明罕學派(Birmingham School)文化研究。


(二)
        本書一開始,有段相當「引人入勝」(?)的文字:

        陷入愛河之際,戀人的目光就是一切,再多的言語和擁抱,都比不上戀人的凝視:這種充盈一切的感覺,唯有做愛可以暫時比擬

        有相當多心得都引用了這段文字,但很可惜的是,這段就僅是引言,後面並未對戀人的目光進行延伸。

        反倒幾頁後的這段話才是本書主軸:

        說到底,之所以要把過去的藝術神秘化,是有一小撮特權份子企圖發明一種歷史,這種歷史可以從回顧的角度把統治階級的角色合理化,而這種合理化用現代的眼光來說是站不住腳的。所以,把過去的藝術神秘化是不可避免的

        神秘化的理論定義是:用種種解釋讓原本招然若揭的事情變得模糊不清。若說讀者對此仍有困惑的話,舉個最近新聞大家一定對此不再困惑。

蔡正元:「吳敦義還靠個人力量募款四千萬元直接交給韓國瑜作競選經費。
韓國瑜:「有拿我就辭高雄市長!」
吳敦義:「選舉能自己吃滷肉飯,也請別人吃滷肉飯嗎?登廣告也能用滷肉飯給他嗎?不可能嘛!」一定有些錢要付廣告費、宣傳費,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韓國瑜:「我先消化一下資訊,明天統一回答。」
韓國瑜:「後來開始受到吳敦義介紹認識企業家,慢慢有捐款。

        用理論性的術語來講,這就叫神秘化,當然這實際上叫什麼,我想讀者應該心知肚明。

        回到書本,作者說完神秘化段落後,再以法國羅浮宮與英國國家藝廊對達文西〈岩窟中的聖母〉真偽爭端為例,說明這兩大藝術館對於畫作的爭端不在於畫作真偽本身,也不在於作品中表現何種意向,而在互相「宣稱」本館藏為真跡、對方為仿作。

        關於這種藝術館間相當不藝術藝術作品糾紛,其實根源點還是在於其資本價值。以作者的話來說是:


 


        如今,藝術原作都籠罩著一層虛假的宗教性。這種宗教性最終是以市場價格為依歸



(三)
        好的作品,可以讓讀者從不同背景獲得不同知識,像這本書就是。

        第二節時我們以政治面來介紹本書,若換個角度,以攝影眼光來讀,我們能得到什麼收穫呢?

        在此以同學之前的問題起頭:


老師:

我好像發現我的問題在哪了
我拍照比較少呈現 想要拍出怎樣 的照片。
比較少把自己的感受呈現

而是單純的拍攝去想參數
我應該是少了這部分
(後略)

T. C


T. C你好:

我覺得這部分要先看「你有想要表達的話/情感/意念」嗎?這是所有攝影者在向進階提升時都會遇到的問題。

因為攝影一般來講是先有畫面才能拍到,這和繪畫、小說能憑空創造出一個畫面跟故事不同。

所以這就是難點。


假設說你先有一個想表達孤寂的意念,那麼你要:

a. 規劃去拍能表現孤寂的場景,例如廢墟之類的,然後去思索要如何走行程,這是一類。

b. 或是你有這個意念,在日常生活中你把看到的所有物體,都想辦法表達成你想要的意念。

(後略)


        為何要以與同學的問答為例呢?

        關鍵在於以上的「先有畫面」這回事。如果要替「先有畫面」加個前提,那會是什麼呢?

        那就是要先看到畫面──這個看到,可以是用眼睛,也可以是在腦中。

        而對攝影來講,創作的順序是:怎麼想決定怎麼看,怎麼看決定看到什麼。也就是說:若要進一步提升作品的層次,關鍵點不在技術,而在思想。

        本書可以說是替攝影者拓展視野、刺激思考的幫手,但由於John Berger
的文風與學術訓練之故,本書所拋出的問題其實比回答的問題更多。

        之前有不少同學問我本書相關問題,但儘管回答,也只是針對書中的點進行答覆。因此本學期開了堂導讀課,完整把點連成線,線匯成面進行總體性的說明。





延伸閱讀:


本課程中會介紹文藝復興三大家,自然也將論及達文西的〈岩窟中的聖母〉。




[1] 此處文化研究指英國正統,揭露文化與權力關連性的研究,並非盜版末流的研究單純流行文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