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妝罷低聲問夫婿
先從兩首唐詩談起。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足人間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第一首的主角是新嫁娘,大意是:「拜見公婆前,她與夫婿徹夜未眠,詢問著夫家的狀況,並在畫好妝時輕聲地問老公:『這樣的妝,公婆會喜歡嗎?』」這是一首相當含蓄典雅的新婚詩。
第二首大意是稱讚一名在越地鏡湖的採菱女子:「這位剛採菱回來的女子真是絕色美人,依我看,身穿華服、面敷嫣紅的嬌嬌女未必是最美的,像她那樣一首採菱謠,就完全把那些遊湖寵姬給比下去了。」這是一首相當明快的遊春讚女詩。
這兩首看起來似乎毫無關聯的詩,其實大有關聯。簡單來說,第一首詩是朱慶餘在考前先寫給考官張籍的干謁詩,真正的意思其實是:
「考試要到了,先給您問候一下,不知這樣的詩文您滿意嗎?」
而張籍的回覆也就不言而喻了。
如果今天講的是文學史,當然會繼續說明唐代干投行卷的狀況,不過現在不是文學史的時間,本文要談的…….是「溝通能力」。
(二)自知明艷更沉吟
剛剛翻譯的時候,略去了這句。張籍認為朱慶餘是「美女」的原因就在這裡,正是「自知明艷更沉吟」讓張籍大為讚賞。(也許你會覺得奇怪,考前就寫詩過來要求看榜的傢伙哪裡「沉吟」了?但這必須置入時代脈絡理解,此先不表。)
千年之後,我也認為這是美人的標準。
美人的標準,其實也就是文化性的審美觀,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課題,(舉例來說,長頸族認為長頸是美,但你看到了卻覺得很怪異)但仍要回歸今天的主題,「溝通能力」。
為什麼麼進行這樣的連結?
個人經驗的非正式統計,男學生抱怨的感情問題化繁為簡來說就是「好人」與「公主」;女學生抱怨的是「他不愛我」和「只要女友」。
所謂「好人」和「公主」的抱怨,我想各位在網路上都已經看爛了,但我以我親自蒐集的的材料再重述一遍。
事先提醒的是,以下所述以M. Weber的” Ideal Type” 為依歸,現實社會中不存在這麼簡單的例子。
抱怨自己是好人的,常常只是一廂情願地付出,但卻不知道對方要的是什麼,假設女性正在對抗體重中,那你每晚的珍奶加雞排不被痛恨到死才怪。而且以社會心理學來說,會這樣說的,其實並非真正與實質意義上的「好人」,因為出現「我對她這麼好,為什麼她這樣對我?」這樣的想法時,其實不願承認的是,你愛的是自己,上面那句話的關鍵是「『我對』和『對我』」,這樣看也就很清楚了。所以認為付出就要有相等的回饋,但其實兩性相處不存在有這樣公平交換的法則,不過呢,讀書是有公平交換法則的,所以我常會補一句:「把你用來想她的時間讀書,今年你就上了。」
「公主」和「他不愛我」這兩件事情乍看不相干,但我認為能放在一起理解。男性會抱怨女性為「公主」,大致上是認為常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與高消費。炫耀性消費這種事在資本主義社會有其象徵涵義,界定class時的確涵蓋capital,不過只要男女雙方付得起,且願意付,那這
樣的狀況就交給心理學去討論,這非我專業,不敢掠美。
但是「不合理的要求」就真的是「公主」嗎?答案為「是也不是」,不合理的要求在表面上看是公主病的病徵之一,但深層來說,這隱含著「溝通能力」的問題。
以J. Habermas的溝通行動理論來說……
不,不要講得好像如此深奧的樣子,只要你回想起在家庭中、學校裡的經驗就知道,要讓別人無誤會地懂你的想法,是多麼困難的事。現實面而言,你就算不了解老師的想法也沒差,但你很難不去注意戀人的思緒。
「他愛我嗎?」
「他像我一樣愛他嗎?」
光只是這兩個問題,就夠折騰人了,更別提這兩個問題後所衍生的各類子問題。
真正病入膏肓的類屬我是無法提供任何有效建議的,只是,多數被稱為「公主」或是「他不愛我」的問題,在我看來都是欠缺溝通藝術與能力的。
男性的想法是「要求這麼多,一點也沒考慮我的狀況,我好累……」但女性的想法是「如果你愛我的話,就應該……」
所以男性抱怨的「公主」,是看到對方表面的要求,卻沒深究如此不合情理的要求所為何來;而女性抱怨的「他不愛我」,其實是抱怨「他沒辦法滿足我的要求,所以他不愛我」,但我不禁想問這樣的女性,愛是可以這樣被試驗與條件化的嗎?
如果真的想知道對方是否愛自己,那也許該以溝通與包容的形式去了解,而不是自顧自地設下一些前提與條件,來判斷對方的情意,如果之後有文章處理到這些事情,會再進行補充。
「新聞學和傳播理論不是只有考試時才有用,如果你這樣以為的話,就表示你的教學欠缺生活感。」這是我引以為鑑的話。
而且,你這一輩子認真讀這些教材的時間,其實也不過一年而已,但你與家庭、社會的關係是一輩子的,能不能在生活中參悟理論?就要靠你的學習了。
(三)齊紈未足人間貴
第二節其實還有「只要女友」這個問題沒處理到,這個問題在於部分男士亟欲脫離單身,或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身價,所以才想找個女朋友。這樣的男性,追求起來相當勤快,而某些較纖細的女性卻發覺這樣的男性抱持著「我只是想把馬子,但那是不是你都無所謂。」這樣的態度。
但那樣的問題顯然不出在溝通,而且那樣的狀況是難以提出一種「平均而論」的類屬,因此我也在<為了你,我會改變的>這篇文章中提醒了女性該注意的地方。
回到本文第一節的引文,為何我會從「自知明艷更沉吟」談到溝通能力呢?如果你有這個疑問的話,不妨回憶起基礎中的基礎:「有效溝通的前提為?」
首先是雙方都有溝通的意願,再來是能明白彼此的語言,次之是共享同一文化。無論是新嫁娘或是敵萬金,都不是字面上所顯示的那麼單純,這是一種高度藝術化的溝通方式,而「自知明艷更沉吟」就是這種藝術最精微的展現。
仔細看,這句話中包含了「知己」、「知彼」與「溝通的社會性」。只要滿足了有效溝通的前提,而在溝通前又能兼具這三元素,我們可以期待這是一場理性且良好的思想交流。
詩是人生的身高表,面對同一首詩,如果能得出不同體悟,可以想見你的人生體會又更進發一層;與人溝通何嘗不是?因為社會中的他人,很難,也沒有理由告訴你內心的想法,而情人卻是告訴你內心的想法,你卻未必能理解。但當你愈來愈了解溝通的本質與意義時,可以回饋到日常生活中,驗證你的所學,這也是人生航路的定錨。
之前曾說過:
妳知道「齊紈未足人間貴」是什麼嗎?「齊紈」以現在的話來講就是Hermès、LV、YSL那類的名牌服飾,而「齊紈未足人間貴」的意思就是「那些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的女人,未必是所有人都喜歡的。」一千多年前的詩人,就知道女人不是只靠外表的;一千多年後的今天,一定也會有人能欣賞妳的靈魂的。
回過頭來,近代傳播理論,起點是美國,以收音機、電影、電視等傳播科技夾帶宣傳技術、大眾傳播理論,注入美國的依附國。不過,那樣的理論,果真能解釋日常生活中的溝通行為嗎?如果溝通的本質在於人性,那麼詩人們是否比傳播學者更貼近意義的本質呢?
你有想過這個問題嗎?
延伸閱讀:
EX1之壹:畫眉深淺入時無?為了妳,我會改變的
---
這篇我真的看不懂了...
回覆刪除Aura老師的大作
回覆刪除我沒有一篇看得懂的 (抱頭打滾)
S:
回覆刪除http://freedom-or-liberty.blogspot.com/2010/09/ex1.html
起碼這篇你看得很高興不是嗎?
(而且留言也有海,你們的品味真是超級相似啊)
既然這樣,我再簡單以十個字濃縮這篇的核心吧。
有泡泡我就全懂了~
回覆刪除滿分!!
既然你都這麼說了,那下一台相機的第二篇就以此為封面吧。
回覆刪除就算如此,可我還是好喜歡你學貫中西、博通古今的文章。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