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4日 星期六

今宵賸把銀釭照



PA103229

舞低楊柳樓心月
歌盡桃花扇底風





我喜歡的韻文頭班含三類屬:唐詩、古樂府與詩經。次之為宋詞。喜歡詩是很久以前的事,但喜歡詞則是相當晚近(2001~2002)的事,起點就是晏幾道的鷓鴣天。


鷓鴣天  晏幾道

彩袖殷勤捧玉鍾
當年拼卻醉顏紅
舞低楊柳樓心月
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後  憶相逢
幾回魂夢與君同
今宵賸把銀釭照
猶恐相逢是夢中


以前不喜歡宋詞,不是不接觸的不喜歡,而是閱讀過後不對盤。但,雖不喜歡,卻未深究為何不喜歡。


直後,大量比較唐詩、宋詞才發現。唐詩(與古樂府、詩經)重點是表達一己最真實的感受,例:江南逢李龜年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月下獨酌、回鄉偶書、三月晦日贈劉評事、夜上受降城聞笛、別董大、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或者換個說法,唐詩名篇中僅有少數不屬此類,例如長恨歌這首在中國詩史上極為罕見的長篇敘事詩。由於唐詩、古樂府、詩經「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特性,讓創作題材相當多樣。但宋詞的感覺就比較狹窄,北宋詞多歌樓酒館的贈懷之作(贈詞給歌伎、懷念分別的歌伎)南宋詞則增加了對故國故土的懷念主題。


固然與同行一程的女子分別,感傷與哀痛自是人之常情,因此以詞寄情也休說莫提,但若整個時代都充斥著這種作品,那這種文壇也失之亂離。


及此,又可用職業/業餘來區分。唐及前代,不時興職業文人,連中國第一篇文學評論文都在文首批評文人。再說,自西域浪蕩遊歷至中土的詩仙‧李白,也是常存「報國」之心。雖說他以文采震動中原,但他自認謫仙之才在濟世之心前是微不足道的。


由此風尚所表現的社會現實,則是欠缺詩人自編的詩集。今見的唐詩集,大多是後人或晚輩所編,因此常有珠玉錯遺,例如以「春江花月夜」聞名於世的張若虛,在當時已是名聞遐邇的吳中四士,但全唐詩中卻僅存兩首傳世。因這些被後世稱為的「詩人」,在當時卻不認為自己的本業為詩人。



但宋代詞人,幾乎都編有自集,這可看成文學職業化的進程。既然文學職業化,那麼「文壇」這種東西就順應而生。因此,在詞中會爭奇鬥豔,競逐名句,但也因此導致重心放在佳句,而非全篇文意,最後的結果是:宋詞(多)有佳句,但少名篇


宋詞第二個弱點為:那是當時的流行樂,是搭配曲調填詞的產物,這比近體詩的格律更為惱人,也為了適應這種限制,讓宋詞字句更為蕭瑟。


以現代而論,流行歌的歌詞是遠離文學水準的,當然宋詞與現代歌詞的水準是無法相提並論的,但在宋人看宋詞觀感,就相當於我們對流行歌的態度。儘管自蘇軾以後,開創一套新的宋詞天地,但以當時的視角來說,那是象牙塔內的聲音,最當紅的還是以柳永為首的酒樓歌伎流行樂。


返題,在少有名篇的宋詞中,偶有鷓鴣天。這是宋初的詞,仍有唐人風格,雖說主題已是宋人常見的贈懷,但卻無當時的湊律字詞。


「鷓鴣天」首聯即回憶之前與歌女的歡娛,非常動感。最困擾的是二聯,歷來各家解釋不一。我認為這兩句的重點在於「時間」,所謂「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若以時間的觀念來看,這是描述一夜未眠的倆人。「在可看到楊柳的臺上,你跳到月也低垂,白晝將臨;你平生所學的歌舞,都在這一夜全數展演。


這兩句詩的粗略解釋便是如此。但以現代人的觀點可能覺得「只不過是唱通宵而已嘛!一到四去唱還七折~」不過,在沒有電燈、沒有空調、沒有伴唱帶的古時要唱一夜歌卻是要大量$$的,作者這兩句的意思可能表達了:


1.我很有錢
2.我願意為歌女花大錢
3.以上皆是。


如果是晏先生的話,答案應該是3,既炫耀自己有錢,也說明歌女的色藝值得她灑錢。


說到這裡,他們應該不會只是唱/聽歌一夜,應該後有其他有趣的事可做吧?不過講下去就變成大人的話題了,雖說本站的讀者應都年滿18,不過意思到就好。(什麼意思?)


三聯後直接把時間拉回現實。


離開後,我那麼想妳,但妳也一樣地想我嗎?

今夜只能把燈點亮一點,也許,夢裡能將妳看清楚一點。


由此看來,這是男性最悲哀的主題之一。然而不掩飾、不造作地將這種心境書寫下來,也是喜歡的原因。


文學的深度,也就是人生的深度。有幸在幼年時期就接觸詩詞,因此可以在不同的生命路途上,反覆接觸同一首詩,藉此看出自己的生命厚度。例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幼時看與離鄉時看,有完全不同的感想。


人在歷經歲月的侵蝕後,不見得是增加智慧,也有可能增加的是愚蠢與罪惡。在人生的旅途上,有可能是失去,也有可能是獲得。但沒有一個人生的指標告訴你,究竟得了什麼,失了什麼。


PA103229


人的記憶,不經過鍛鍊的話,其實是脆弱又不可靠的,就像是在海中釣魚,雖然確實釣到了魚,但時過境遷後,卻不知道是在哪邊釣到魚的。因此在面對自己時,需要一個標的物讓自己定錨。


我選的錨,就是詩。經歷了多少年,人生的經驗多了幾重,讀起詩來的感覺又是不同。



    今宵賸把銀釭照



        點亮了燈,5300K的演色性下,看到什麼?








 延伸閱讀:





---

2 則留言:

  1. 我最喜歡的宋詞是蘇軾的永遇樂。好有畫面與意境的一闕詞,思念盼盼,心情有些寂寞鬱悶,遙想未來的讀者與他當下的心情將有交會。有時仔細想想,我們可以透過詩詞文章,與將近千年前的人們有思想上的交集,那真的是很神奇美妙的一件事啊。

    永遇樂 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蘇軾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歎。

    回覆刪除
  2. 與後人的思想交集,令人想起〈典論˙論文〉的佳句:「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作者)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


    當年蘇軾最在意的是罷退王安石的變法,但今日恐怕只有學者才會研究「元祐黨爭」,反倒是懷念唐朝名妓關盼盼的〈永遇樂〉能讓千載之後的佳人吟繞再三,這的確是神奇美妙之事。

    回覆刪除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