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喜愛攝影知識的朋友。
承前閱讀:
置頂:本學期攝影課程招生說明
攝影學專論(一)
合先敘明,本堂同進階攝影班,不講述任何操作相機技術的方法。
在六堂攝影學專論中,教師將攝影視為一門純粹的學科,亦即新興的社會科學。不設制式化的每週課程目標,改以本文呈現預期成果。
要如何授課?以同學的來信為支點:
自從接觸了老師的部落格之後,發現自己對於攝影的不了解其實不在於『拍攝』的動作部分。
而是在於怎樣讓攝影到達一種更廣的層面,不再只是著眼於眼前的一些『小情小愛』之類的自我滿足性主題。
這陣子也看了些許不同類型的書籍,諸如符號學、社會學、藝術史、哲學、傳播...等等。
但其實也都只是些許粗淺的涉獵,尚不到通曉。
但是在研讀的過程當中其實可以發現,似乎各個領域都可以和攝影牽扯上關係。
這位同學非常認真,在課程開始前就閱讀了許多相關書籍,而且也提到一項重點,那就是:「似乎各個領域都可以和攝影牽扯上關係。」這句話的弦外之音也就是:「既然如此,到底要從何著手?」
前已述及,本課程將傳授攝影學這門社會科學,而攝影學確如同學所言,乃牽一髮而動全身。為此,本課程前半將簡述新聞學、史學、藝術與社會學等基礎知識以為骨幹,先瞭解社會科學與人文學科的藍圖,再將攝影學置入相應的位置。
本課程後半將說明攝影學的觀世之道。固然布列松亦提及觀世之道,但那是個人主體的理論與技術。但攝影學的觀世之道則以正統社會科學為進路,講述共性與文化的「觀」。
無論學界或民間,國內充斥「拍照、後製相關的技術教本與教程」,固然可說明台灣操作相機之風日盛,但欠缺學術理論研討,誠為憾事。為了彌補這個空缺,就算本課程相對冷門,但也希望為此領域略盡棉薄之力。
※ 學員程度建議:喜愛攝影知識的朋友。
※ 時間
台北
|
|
第一堂
|
10.27(六)10-12時
|
第二堂
|
11.17(六)10-12時
|
第三堂
|
11.24(六)10-12時
|
第四堂
|
12.15(六)10-12時
|
第五堂
|
12.29(六)10-12時
|
第六堂
|
01.05(六)10-12時
|
(24小時內沒回信表示被信箱吞掉,請改以留言方式聯絡。)
開課計畫
觀世之道‧巴賀金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