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5日 星期五

傳播理論(二):改變中的媒介





 在他們(被「中華民國傳播界」稱為「傳播大師」)的年代,連個人電腦都沒看過,而要以他們對當時媒介的看法來理解現代新型態的媒介,恐怕問題重重。




承前閱讀:

傳播理論(一):個別加總不等於整體




過往的主流美系大眾傳播理論,慣常以單一媒介產生理論,並以此想像世界,然而,在媒體劇烈改變的今日,這種單向思維已無法因應世局。


舉例來說,被稱為「電話」的改變:


電話
手機
社會性
社會的(家庭的)
個人的
科技性
一對一溝通
一對一,亦可一對多溝通


當然,改變的東西不止是電話,以電視廣告為例:過往對抗廣告的方法是遇到轉台,現在MOD電視興起,讓無廣告收視更簡便,因此廣告商便想出了置入性行銷這招。


像這種因應新媒介變更的新媒介問題,用上世紀七零、八零年代的理論模型,適合嗎?在他們的年代,連個人電腦都沒看過,而要以他們對當時媒介的看法來理解現代新型態的媒介,恐怕問題重重。


 延伸閱讀:
魚目與真珠的糾葛:評《百年報人》

誰教新聞墮地獄



傳播理論(三):媒介的神性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