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師好,請容我這個拉高考生平均年齡的「兇手」簡單自我介紹,為何一位擁有穩定收入的科技業工程師會轉考新聞所。
在Cost down的思維下,當今研究所多捨棄面試,僅以科舉選人,此苦果想必準備就讀、學習中與畢業後的同學皆能深刻體會。
但此逆流中,僅有新聞傳播相關研究所,大多保留了面試傳統,自有其領域特質。
回憶老師教學經驗,同學通病為:考試時不會寫自傳,就職時不會寫履歷,此非相異問題,而是相同病灶之不同面貌。
面此良機,奴隸銀行教導面試者寫履歷、補習班教同學寫自傳,若讀者無此經歷,或可參考身陷其中者之蝕刻。講白話一點,通常那是沒有用的。
舉例來說,灑大錢給補習班的同學,請你想想:面臨自傳恐慌時,是誰教你?是名師?名不見經傳的導師?還是畢業學長姐?當你要老師改自傳時,老師是親自批改,或以「這是你的人生,最懂得還是你、不是我」略過?
當然,這些問題臨櫃問是沒有用的,原因交由讀者自行思考。但或支那黨的六三三妖談可供啟示。
與之相異,老師的教學是撰寫前給予建議,之後反覆討論修正,務求達到不卑不亢地脫穎而出。
十數年的教學經驗中,老師的學生只有錄取學校的差異,沒有錄取與否的困擾。每年100%的錄取率就有如夜承諾了黎明那麼自然、那麼循環。
其中關鍵在於老師的:自編教材、專業教法、考題批改、自傳推敲與口試提點。這次要分享的就是同學的自傳。
公開自傳固有其不便之考量,因此過往老師從未詢問同學。但整理資料時想到,在教過的學生中,有位相當特殊的經歷。
他不但是工作過幾年才考研究所,而且還是理工轉文科。稍具考試經驗者均知,上兩項均為難以克服之險阻。
但在因材施教的老師與破釜沈舟的同學面前,那都不算什麼。
他是某校榜首,某年畢業於NCCU。
很抱歉必需用這麼曖昧的字句,因為同學經歷非常特殊,儘管刪除某些關鍵字,但仍舊易於辨識,因此在公開與個資之間,求取微妙的平衡敘述。
以下為初版自傳:
我是﹍﹍﹍,﹍﹍人,﹍﹍歲。個性喜歡邏輯思考,重視細節;善於統整資訊,找出有效率的系統流程;懂得傾聽並嘗試理解別人想法。
我畢業於﹍﹍大學,主修﹍﹍系,專業是材料科學,這是探討材料特性、材料製程與材料微結構三者之間微妙關係的學問。經﹍﹍系的微觀訓練,我進入職場後較容易看到別人所忽略的細節,我重視作業流程與排程的細節,因為只有訂定出細節步驟才能確實執行。另外特別的是,我大四修了「行銷管理」,為了實踐應用,我和朋友組隊參加200﹍年「ATCC全國大專院校商業個案大賽」,這是由安通國際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舉辦,而安通是企業公司與參賽學生之間的連結窗口。參賽規則是參賽隊伍選擇一個企業,並根據該企業提出的問題展開企劃書與解決方案,當時我擔任隊長,我們隊伍選擇《商業周刊》。
當時《商業周刊》正在推廣「一個台灣.兩個世界」社會關懷系列,所以我們隊伍需要設定一個社會議題,並規劃如何藉由不同的媒體特性與行銷管道,將議題擴散到社會大眾,最後評估整體執行效益。為了做出實際的社會觀察,我們和政府與私人機關都做了接觸與訪談,如:﹍﹍市教育局、向陽學園等。在撰寫企劃案過程中,我從實作上體會了一個團隊如何溝通學習、培養默契與共識,如何同甘共苦完成一件事,也越來越了解自己個性上的優缺點。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團隊合作,我跟隊友培養了很好的革命情誼。
退伍後我進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部門為LCD產品部,擔任LCD產品工程師。負責制定LCD產品規格,掌控廠內生產時程符合客戶需求,跨部門溝通解決LCD產品issue。半年後,因應公司外包政策的人事調動,我被調到﹍﹍部,擔任產品工程師。﹍﹍部就是負責將廠內規劃外包的產品導入量產。
﹍﹍部比LCD產品部更具有挑戰性,LCD產品部只要管好LCD即可,而﹍﹍部必須串聯玻璃進來到模組成品產出的整個流程,包含初期設計評估、採購交期、生管投產/備料排程、製程選用是否合理、信賴性驗證項目規劃、Issue解決,都是﹍﹍部負責的範圍。我會與各家外包供應商談定產品規格,讓供應商規格與廠內需求達成雙贏共識。為了符合終端客戶送樣時程需求,我會訂定從供應商到廠內成品產出的完整生產時程,並且主導外包產品投入會議,整合各部門意見及明確化各單位工作權責。我要管理供應商物料狀況與製程能力,與部門共同討論將外包流程最佳化。產品生產製造出現不良問題,我要反饋製造問題點給供應商,並且與廠內產品、製程、設計、品保、電子工程師共同檢討並解決問題點。必要時,與採購、品保合作,和供應商討論不良品索賠。
已執行的開發案有6件案子順利量產。特別一提的是,有2件車用導航液晶螢幕(A”和B”),為了達到客戶嚴苛的導航信賴性規格,前製程我必須挑戰供應商,後製程我必須挑戰廠內製程單位,試圖把供應商與廠內的製程能力一併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挫折和壓力一定會有,也受到很多相關單位與主管的幫助。最後A”螢幕有找到量產條件,卻因開發時間太久而送樣失敗,但供應商與廠內的製程能力都提升了;也因為A”的改善,讓後續B”送樣時,供應商與廠內不再重蹈覆轍,順利量產。
累積科技業工作經驗三年多,我學到最多的就是「在有風險的狀況下分配資源並全力執行決策」,還有「虛心請教,經驗傳承,並給予他人適合且無私的協助」,這都是大學沒有教的事,理工訓練往往要推導出完美的結果,但工作不一樣,工作需要考量時程緊迫性、人事配合、綜合風險,因此產品只要規格可接受、時效上可快速導入、有適當製程可配合、綜合風險已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時就可以執行,這樣才能取得市場先機。
團隊合作相當重要,工作上常遇到不會的事,一個人怎麼想也想不透,這時候就需要虛心請教、參與討論,形成雙向的溝通,並給予他人適當的協助,這是一種不斷加成的正向循環。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事情沒有做完的一天,必須透過不斷的對話、不斷的執行,去把事情導向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
而從工作轉入傳播領域是人生的轉折,因為科技業的工作正如馬克思說的「異化」一樣,漸漸地我無法從工作中獲得驚喜與成長,科技業的績效結果論正是扼殺創意的主因。我喜歡收集資訊並統整,喜歡斟酌文字並表達對事件的看法,我期望自己可以從研究所裡面中學習更多知識,並進行實際有效的知識輸出,爭取解決關鍵問題的機會。
說明自己過往的學、術相關歷程,也交代了轉向的原因,事實上這份初版自傳已較許多同學的最終版高明不少。
但僅此不足以成為榜首,也未滿足老師心中的合格標準。
歷經幾次修改後,這是定稿版:
各位老師好,請容我這個拉高考生平均年齡的「兇手」簡單自我介紹,為何一位擁有穩定收入的科技業工程師會轉考新聞所。
我畢業自﹍﹍系,主修材料科學,這是探討材料特性、製造過程(製程)與微結構三者微妙關係的學問。經過材料系的微觀訓練,我較同事更專注於細節的要求。
投考新聞所前,我服務於﹍﹍科技。任職部門是﹍﹍部,擔任新產品導入工程師,該部主要任務是買入上游廠商半成品,再經由本廠加工製為成品,而本部門工程師就是溝通上游面板供應商及本廠製造單位的橋樑。
先前公司有一款﹍吋手機螢幕的外包開發案,上游廠商螢幕能承受的後製程溫度為85˚C,而廠內後製程標準作業溫度為80±5˚C,因此理論上安全無虞,但實際上仍然產生高溫老化瑕疵:螢幕出現可目視之密集亮點,致使產品良率低於50%。
面臨出貨不足與客戶撤單的危機,首先,我確認供應商設計與生產履歷合於規範。確保外部品質後,再確認廠內製程,製程部強調溫度已符合標準,且稱工作溫度低於85˚C,但那是用台灣設備小量試產給客戶的樣品;量產階段轉往中國廠時,當地是否按照標準仍需驗證,後來我至中國廠實測,果真高達90˚C。因此,中國廠虛報數字,作業規範形同具文就是瑕疵的真正原因,若當初盡信製程部數據,則無法看出問題點所在。量產廠控制溫度後,良率就從50%上升到98%,僅只5˚C就造成巨大的良率差距,這就是細節的重要性。
身為溝通廠內外的橋樑,每份產品開發案皆需辨識訊息真假並親自求證。答案固然重要,但探究答案如何產生的過程更為重要。只是在結果論的職場中,這些過程的細節容易被忽略。
服務於科技業三年多,重複且例行的工作使我產生疑問,這真的是我一生所追求的嗎?而﹍﹍部注重溝通與訊息連結,讓我想起以前大學團隊行銷競賽。
大四修〈行銷管理〉時,為了實踐應用,我和朋友組隊參加200﹍年「ATCC全國大專院校商業個案大賽」,規則是先選擇企業,並針對該企業的提問進行企劃與對策,我擔任隊長,隊伍選擇《商業周刊》。
當時《商業周刊》正推廣「一個台灣.兩個世界」社會關懷系列,所以我們隊伍需要發掘一個社會議題,並規劃如何藉由不同的媒體與行銷管道,將議題告知社會,最後評估整體效益。為了實際社會觀察,我們向政府機關(﹍﹍市教育局)與私人單位(﹍﹍市向陽學園)做了訪談。在撰寫企劃案中,我從實作上體會了團隊如何溝通培養默契,也更了解自己個性上的優缺點。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團隊合作,我跟隊友形成共識並彼此協助,這是一種不斷加成的正向循環。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事情沒有做完的一天,必須透過不斷的對話、不斷的執行,把事情導向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
科技業成長了我的視野及做事態度,但講求績效的結果論以及科層組織間的政治鬥爭也降低了我對產品改良的熱忱。辭去工作前,思考了很久,回想起當年的團隊合作與溝通,讓我想再加強資訊連結能力,並有效發揮議題影響力,因此想進入研究所深造。我期望自己可以從研究所學習更多知識,並進行實際的知識輸出,爭取解決關鍵社會問題的機會。因此,在前述﹍吋產品良率提升至98%後,以此為完美的句點,我告別了讓我成長許多的第一次職場,轉身向知識界邁進。
按照台灣的文理分科教育,文組對科技較陌生。但在數位匯流時代,特別是新聞傳播界,已無法不正視科技的潛力,我想以個人的科技業經驗及理工背景知識,將能與文科為主的同學們跨領域交流,激盪出不同的智慧火光。
今日商請同學公開自傳,是希望想自修的讀者,可自行參悟,免受補教之累;當然,若需指導,老師從不拒絕。
最後,有同學提問:「工作面試履歷也能幫忙修改嗎?」
當然,老師修過的履歷,就跟研究所的錄取率一樣。但時間有限,僅替攝影班的老同學服務。
延伸閱讀:
政大新聞所(2009)。大眾傳播概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