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的「傳播理論」偏安於「大眾傳播理論」的一小角,劃地自限下卻自立為王,充滿末代皇帝式的自大自憐。
仔細分析,教科書上教各位同學的理論,其實說到底是一樣的東西──媒介所傳遞的訊息對閱聽人造成什麼效果。
承前閱讀:
傳播理論(五):效果論的謬誤
中華民國的「傳播理論」偏安於「大眾傳播理論」的一小角,劃地自限下卻自立為王,充滿末代皇帝式的自大自憐。
仔細分析,教科書上教各位同學的理論,其實說到底是一樣的東西──媒介所傳遞的訊息對閱聽人造成什麼效果。
一本課本如此,兩本、三本、四本……課本也是如此,所以老師才告訴同學不用讀很多教科書,因為那都是一樣的東西。
然而,預設的SMCRE模型崩潰後,這樣的假設就再也無法對事實做出合理性的解釋。
況且停留在內容分析與效果研究的層次,終其一生也無法理解為何媒介會製造出這種內容?
因此,次世代的傳播研究必須把媒介這個組織,納入整體社會的架構中進行研究。傳統美國研究認為媒介本身是主動變項,然而我們今日清楚地看到,媒介本身是被動變項,受經濟、政治等外在力量操控。
因此在媒介產製面,我們必須更專注於政治經濟學研究;而閱聽人方面,必須引入媒介素養,以徹底活化僵固的「傳播理論」。
延伸閱讀:
瞭解台灣:中國種族主義黨莊國榮老師03.28政大演講逐字稿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