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如果沒有問題的話,那就下課。」頂尖的同學們慣例毫無問題後,慣例地收整課本。
「老師,不好意思。」一位同學走近講台。以今天的進度來講,按照經驗只有要考研究所的同學會發問,而尚未散去的人群集中在教室後方笑著民意公關的老師要怎麼自圓其說川普當選這件事,還有下注公關老師是否會實踐他的諾言……至於諾言是什麼?恐怕不是方便在公開講的話題。
「什麼問題嗎?」
「就是……今天提到言論自由,」關鍵字,他也要考嗎?
「我有一個不太相關的問題可以問嗎?」
「請說。」
「如果一家商店以某東西為名,但卻沒那東西,這算是言論自由嗎?」
「你說長頸鹿美語沒有長頸鹿嗎?」
「……哈哈不是啦~~」
「那莫非是電梯大學裡只有電梯沒有大學?」
「那東西還沒被沖垮啊?啊也不是啦。」
「那好。」
「言論自由,究其實為表意自由,是人權的核心價值所在,從人權的角度來說不容限縮,然而商業性言論的表現空間,受限於性質與影響,不得不做某種程度的限縮,亦即對商業性言論做出事前審查是合憲的,具代表性的法令可說是《藥事法》的24、65-70條。」
「ㄟ,老師說的是,可是,我是要問別的東西……」
「是。」
「我想知道的是Yodobashi,這家店我之前去日本有去過,本店在新宿周邊。我之前都是讀『Yodobashi』,看他們的中文介紹也是音譯叫『友都巴喜』,但前幾週看文章才發現如果用漢字寫成是叫『淀橋』。」
「不過,去淀橋本店逛過後發現,其實那附近根本沒有橋也沒有河,倒是附近的新宿御苑,櫻花超美的~」「對了,硬要說的話只有新宿車站那邊有個陸橋,總不會說那座陸橋就叫淀橋吧?」
剛剛還在討論民意公關老師的同學已然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下堂課的同學們。步至走廊,浮現眼前的依舊被廢氣與冰雨遮蓋的山景。
「怡君。」
「你很有新聞學觀察的敏銳度,如果你會用相機的話,一定能拍出比那些徒有高級器材的學生好。」
「淀橋相機的本社附近沒有河,似乎也沒有被稱為淀橋的橋?當然新宿陸橋也不叫淀橋,然而為何淀橋相機以此為名呢?最簡單的說法,就是那邊以前叫淀橋町,後來叫淀橋區,最後被併入新宿區中。淀橋相機由於沿用創業時的名字,所以現在讓你有點奇怪。但除開這種簡單解釋,若仔細深究,我們可以找出許多被掩埋的歷史。」
1984年的淀橋相機廣告,配樂是淀橋相機主題曲
「說到橋就有水,而若說到水都,你會想起哪裡?」
「說到水都,當然就是威尼斯了。」
「那如果從新宿到淺草,你會怎麼去?」
「看app指示,轉電車或地鐵過去。」
「的確是這樣,那如果早一百年,在明治時期還沒有山手線跟地鐵的時代,那時人們要如何過去呢?」
「走路或馬車之類的吧?」
「是的,以現在對東京這個都市的空間認知,把百年前不存的摩天大樓與密集房舍拆掉後,我們得到的想法是以陸路運輸。但正如我們在新聞史講過的,要探討一個時代的歷史,最好能以當時的文化與物質條件推斷。」
「那其實是怎麼去呢?」
「陸路轉水路,而且主要是水路。」
「什麼?河的話只有淺草旁邊的隅田川吧?山手線區域裡面都是陸地啊?要怎麼過去啊?」
2016.08.13 隅田川水燈祭 |
「這就是關鍵了,其實至少在明治初期,東京曾是能和威尼斯、蘇州比美的水都。這是建築史家陣內秀信在《東京の空間人類学》所提出的論點。」
「老師,你剛是用日文讀這本書的名字,所以這本書沒有中文版囉?」
「是的,陣內秀信著作的漢譯只有一本,是關於西洋建築史的著作,儘管他的專長是義大利建築與都市,然而他以日本人的身分帶著西方理論視角回頭剖析成長都市的著作,我覺得更精彩。」
「原來如此,就算去西方留學,最後關注的原點果然還是自身成長的土地啊,和那些拿XX黨中山獎學金洗學歷的人不同。」「不過,東京市如何從水鄉澤國成為今天的陸地呢?如果明治時期還是水路,那改變的未免太快了吧?」
「其實改變的時間更短。我們知道今天東京的電車與地鐵非常發達,但鐵道的發達與水路的沒落是同時發生的。在大東亞戰爭[1]前已到了陸路與水路的交叉點,但關鍵因素還是美帝[2]的空襲,光1945年的前八個月,美帝對帝都東京百次以上,導致市內大半成為焦土。」
「所謂焦土,是米帝挾優勢資本與人力,把爆擊區域炸到寸草不生的現狀描繪,那是徹底的死城。」
「戰後,日本政府和GHQ對這些爆碎的瓦礫非常頭痛,若要要重建東京,非得清除這些戰爭遺跡不可,但到底該如何清除呢?」
「廢墟中的日本政府也無法好到哪裡去,當年他們是無可奈何地把那些餘燼扔進美麗的河川中,至此,東京曾引以為傲的水路運輸在此完全覆滅。」
「但是填平以後,嗯,就算是壓再緊密,那樣的土地也不能利用啊?在下面蓋地鐵會被浸透,在上面蓋房子的話,日本那麼多地震很容易就垮了,而且他們也不走垃圾山路線,那到底該如何是好呢?」
「這問題也是關鍵,那麼到底,那些被掩埋的河道去哪裡了?你知道下一屆的奧運在哪嗎?」
「東京,2020東京奧運。」
「沒錯,而東京上一次奧運是1964年的事情了,那時離終戰還不到20年,在尚未完全復甦的首都,要如何接待瞬間的大量觀光客呢?更重要的是,交通該如何處理?」
「蓋地鐵、拉電車的話要時間,不可能一蹴可幾,更重要的是購地問題,畢竟自民黨政府再土匪,也不可能像Chinese Nationalist Party那樣去推人房屋。」
「當時東京市政府因為購地不及,因此把腦筋動到了那些廢棄水路上,於是便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正式掩埋那些水路,並且在其上建築首都高速公路。」
「原來著名的首都高是這樣來的!!」
「所以不止是『淀橋』,那我之前看地鐵站名有些有橋,但走出去全部都大樓的站名,其實也是這樣來的囉?」
「是的,但嚴格來說以『淀橋』為名的那座橋現在還在,不過淀橋相機周邊的支流已被填平。」
「啊,原來如此,感謝老師的回答。我待會還有課,那老師我就先告退了。」
「怡君,等一下。」
「是!」
「你現在知道為何東京的櫻花那麼漂亮嗎?」
延伸閱讀:
口語、淺白、生動,嘲諷政治之餘又有文化深度。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