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asonic G3 + 7-14mm/F4
向GF2粉絲團長[1]借了G3+25mm/F1.4,但拿到袋子後發現沉甸甸的,不像是標準配重,仔細一看,裡面竟然有顆Panasonic的7-14mm/F4(後簡稱714),是M4/3系統中的當家廣角變焦鏡。
據團長所言,他帶這顆鏡頭與12-35mm/F2.8去花蓮玩,但完全把714掛在機身上,足見本鏡在風景領域的魅力。
本次有約莫6小時(2012.10.05)的使用時間,原本到政大開會時見一片天藍,是台北秋初罕見的藍天,原以為714有一展身手之機,然而週五過午,全台北城均天降甘霖,
甘霖涼。
溫度一瞬由早晨的30度降為24度順帶狂風,望向旅途,當真是一葉知秋。
雖以「等會可以拍照」的心情暗自渡過小田原評定,但步出會議室後望天一角,難說不受影響。但謹奉本區最高行政首長的指示,與資金來歷成謎之媒體所言「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與「省錢過日子」[2]的轉彎論調,因此筆者瞬間將「為了樂趣拍照」轉彎成「以不淋到雨為前提,測試G3的不佳天候攝影能力」,此間深意,當只讀者心知。
進入正文前再提一件事,不知為何,在我電腦中將G3的jpg檔轉正後,檔案卻人間蒸發,此問題團長也親眼見到,感到非常不可思議。若能人有解,煩請賜教。
正因打直後檔案屍骨無存,許多縱格式的人像照就此蒸發,雖有RAW檔保存,但轉檔並非機身直出,故部分714直拍與人像圖例就此欠奉。正文開始前循例聲明如下:機身直出,無控光器材(閃燈、反光板)。
一、廣角
G3+7-14mm/F4對天空AF,原本以為會像其他機種,低對比時易迷焦與失準,但很意外,對天空這幾張全部很順暢地都AF成功,迅速且穩定地完成任務,對比GF2+14mm/F2.5的天問,其距不可以道里計。
讓藍色更深沈的曝光量。在此特別注意左邊來自畫面外來的無點光源耀光,10.05當日早上陽光強烈,若是抗光能力一般的鏡頭,遇上這種光量,會在鏡筒內形成大量鬼影與耀光,遑論對光性能不佳的Kit鏡。
Kit鏡耀光、鬼影範例[3]
![P1020009](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blogger_img_proxy/AEn0k_syqk165xLthukp8X1XwVNFICvdgnm3ortIPTVaV9fo0t4NJpsX4cf1FZXGUrCxOEUxqkTabTfqtKeGKU-Vf60b7YhdINqaMfT79fvpqaoz7tub32czm3iQpagNlLHQ=s0-d)
一眼就覺得奇怪,而且發現問題的讀者,表示你以前底片時代應該很常用廣角鏡。
結髮,為夫妻
雖然年代較早,沒趕上Nano鍍膜的後繼鏡系,但有這樣的能力,也未必須要那些會讓售價更高的補充物。
再一次,這次出現了稍強的耀光與鬼影,但以這種程度的開口範圍與定光圈的設計,能如此的表現值得稱許。
但下一張的表現就讓人覺得怪異。
一眼就覺得奇怪,而且發現問題的讀者,表示你以前底片時代應該很常用廣角鏡。
本圖焦距為11mm,屬超廣角視角。畫面右方的大樓很明顯有歪斜現象,這似乎是超廣角鏡頭特有的畫面,但並非如此。
問題點在歪曲的線條,的確超廣角鏡頭會讓線條歪曲,但不會這麼不自然,是會讓直線呈現弧線般地內縮,而不是像圖中像是要讓大樓倒塌般直挺挺地歪斜。
這當然就是數位修正的結果。
對習慣真正廣角鏡變形的用戶來說,這種陸沈式的變形實在難以接受。當然,對數位時代才開使用相機的大多數使用者來說,這種非光學性的變形未必怪異,也許他們用回底片機時才發現:「怎麼以前的廣角鏡這麼爛?」,
拉到最廣角端,這種半歪曲的線性狀況更明顯。
二、敘事
接著跟國文老師Gina到店裡午餐,本次的主題是李白詩與樂府的關連性。
李白 長相思之二
日色欲盡花含煙,月明如素愁不眠。
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
此曲有意無人傳,願隨春風寄燕然。
憶君迢迢隔青天!
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
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
本詩也藏了許多動人的故事,有機會的話,會在下學期文學課程中講解,先回到本文主題。
由於廣角鏡的特性,所以手擺這位置會有不自然的放大感。
這時只要這樣做,就可以避開手變大的尷尬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