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3日 星期三

HCB(四):相機神話

柏林圍牆



是同時駕馭疑問與回答的瞬間。









四、 相機神話


    筆者在〈HCB(一):誰是布列松?〉中曾提及在台灣並無直接的學位論文探討布列松,那麼,除開學位論文,我們看看日常生活中的攝影書籍,那又如何?


當我們走進一家稍具規模的書店,在攝影類的書架前,我們通常只能找到兩類資料:最多的是討論攝影技巧或如何使用攝影器材的工具書;少部分則是國內外攝影家的個人創作集,或依主題、不同團體所編選出來的作品選集。有關攝影理論、攝影美學、攝影文化類的中文書籍,非常欠缺。


    不僅一般書店如此,即便設有與攝影相關科系之大專院校的圖書館裡,也是如此;甚至連像樣的外文資料,也沒有幾本。也因如此,連理論書籍都缺乏的地區,要有探討布列松的專書,更是難上加難了。


    那麼,何以造成台灣在攝影理論與攝影思考方面的貧瘠?有其歷史與文化上的因素,按郭力昕的說法,他認為:


對於這種現象,相關的教學研究機構有相當的責任。台灣的高等教育單位裡許多學門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設計,有個可笑的弊病,就是教育總是跟著社會既存結構或市場趨向的後面走。



攝影這個學門,正是此種弊病之下的一個極貼切的例子:一般社會大眾將攝影視為『玩相機』的遊戲,或至多是一項純屬技術應用領域的知識,教研機構的人也就不假思索地將之如此定位,在相關科系裡提供一兩門傳授工匠技藝知識的攝影課,交代了事。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高教學術界配合著社會對攝影的認知,教研環境裡就永遠開拓不出攝影理論研究的空間,生產不出理論的思考與成果,使學術界本身與閱讀大眾仍無法逐漸認識到,攝影的研習除了工藝技術性的知識之外,還有其他的面向;而『攝影不需要思考,攝影者較缺乏抽象思考能力』這類偏狹的成見,亦將在攝影工作者本人及其他人身上繼續蔓延。


    郭老師的論述,一針見血、見微知著地評析了台灣缺乏攝影理論的養成教育,自然,於學界的文獻探討中就不會見到相關論述。但由此一席話,可看出學界不重視,就沒有相關文獻的因果關係。也因此解釋,儘管攝影在新聞傳播與藝術間有著跨領域的特質,但在文獻中卻是跨領域的失落



柏林圍牆
1962,Henri Cartier-Bresson,柏林圍牆西德側



說明這張照片前,我們不妨先想像一番,若把這張照片發表在相機論壇中,說明這是萊卡相機所攝,各位猜想會得到何等回應?


1.一點也不銳利

2.天空一片死白

3.人物歪斜

4.我用DC都比你好

5.萊卡在哭你有聽到嗎

當然,還有更多更有趣的回應,就交由你自行想像了。



這種主流論調,正是台灣相機界的現狀,看到相片時,僅著重器材面而完全忽略其他審美條件。我們在〈HCB(三):布列松其人〉中提到,美國書商想請HCB寫篇「布列松教你這樣拍~咪揪~^.<」的技術文章,差點讓這本書無法在美國面世,我們便可知布列松對器材的態度了。


另一面理解郭力昕[1]的看法,他認為台灣攝影界中最欠缺的就是思考能力,只會人云亦云地複製影像。「思考能力」是眾多傑出攝影家、攝影學者所一致推崇的能力,以布列松的話來說,是:


    經過加工或導演的影像我沒有興趣,如果我進行判斷,那是在社會學與心裡學的層次。


    有些人的相片是事先安排好的,也有人出門發現影像、捕捉照片。對我而言,相機是素描簿,是直覺與反應的工具,是同時駕馭疑問與回答的瞬間


為了賦予世界意義,攝影者必須感受到自己涉入觀景窗中涉入的事物。



回到這張相片,這是1962年在西德柏林圍牆前拍的照片,稍有歷史知識的讀者都能瞭解「西德」加上「柏林圍牆」所代表的意義。



冷戰



男人們望著的是一瞬之間就無法回到的故鄉,從1961年的鐵絲網,到當年的磚牆,他們三人大概無法想像,還要再等27年,才能前往他們這時視線的遠方。


有部數位相機的廣告值得玩味,它的口號叫「恣意攫取決定性的瞬間」,這句神話般的口號如天籟般銘刻在眾多器材迷心中,但很遺憾地是:


當年布列松拿起萊卡,不是因為它「好」,而是它「不好」。發燒友們,各位知道這件事嗎?


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不是被某種特定相機品牌把持的專利,更非「只有某台相機加某種鏡頭才能得到」的非理性盲從。HCB告訴你要思考、判斷,更要懂社會學文學心理學,當你所學愈多、愈善思考,那些智慧就會反應在你的相片中,關於此論點,將在第六回繼續引伸。









延伸閱讀:
HCB(三):布列松其人

HCB(五):承先啟後的瞬間

HCB粉絲團
中文語系裡第一個HCB的粉絲團。

討論區
在我看過的相機論壇中,這是唯一一個:沒有大師不玩器材不拍正妹生活攝影站,如果您厭倦反覆跳針的跳樑小醜、唯我獨尊的器材大師與不知所謂的廣告業代,不妨到此一遊。









[1] 如果你正就讀於政大,不妨拜訪郭老師,或選修他的課,你會得到更犀利的答案。





---

4 則留言:

  1. 布列松選leica的理由是什麼阿 好奇中...
    因為我用過之後也很好奇leica到底威在哪裡XD

    期待大大的續集喔 秋咪

    回覆刪除
  2. 寫這些東西真的很累呢,感謝Aura Vincent兄用心寫這些東西,臺灣這方面的資料一來不多,二來我們也許不懂得找,能從您這邊直接看到這麼棒的資訊,真的很感謝。 ^^

    回覆刪除
  3. 徠卡,我記得你以前有給我看過,小小一台,可是好重.......你不說的話我壓根就不會知道這一台好幾萬......

    回覆刪除
  4. 補充柏林圍牆資料,袁騰飛講美蘇爭霸(想節省時間可以只看2:23到8:0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k-l2sZakrE

    回覆刪除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