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1日 星期六

政大傳院:以成為傳播領域的領袖為主要走向






 傳院院長:我認為傳院應以成為傳播領域的領袖為主要走向。






【本文轉載自頂尖大學電子報】


政大傳院因應社會潮流  重整課程


本院在第一期頂尖大學計畫中提出「傳播領域卓越計畫」,主要內容分為教學創新、資源整合及研究前瞻三個部分,其旨都在因應數位匯流、全球化等時代趨勢以加強傳院優勢,因此邀請傳播學院鍾蔚文院長分享第一期計畫的執行成果及接下來第二期計畫的未來發展與走向。



記者問(以下簡稱「問」):第一期頂大計畫中傳院推動哪些計畫?當初推動立意為何?延續第一期的頂大計畫,第二期有什麼新規劃及調整?


鐘蔚文院長答(以下簡稱「答」):傳播是必須跟著社會脈動發展的領域。我們推動「傳播領域卓越計畫」之主要考量就在於這些議題是否為社會關心、是否能讓傳院持續成為傳播領域的龍頭。這不但牽涉到我們的定位,其重點更放在傳播領域的新發展像是新的敘事方式與新的閱聽人型態等。


我們在前一期5年計畫中,配合時代轉變、因應社會潮流的發展脈動,在課程、研究方面都有創新,主要著重在建立新的架構,如研究所推動學程制、大學課程重整等,主架構建立好後就可繼續昇華、細緻化。


第二期頂大計畫主要則要做幾件事:第一,強化課程管控系統並使教學資源達到最佳利用,如控管研究所跟大學的開課時數並強化課程品質及內容。第二,擴張學術領域,如與理學院建立跨院學程、跟國外大學建立雙聯學程等。這兩點的目的都在擴大傳播研究領域的範疇以符合現況,採取具有前瞻性又富創意的規畫。

 

傳播領域變動大 多元學程、跨國合作更符合社會需求


問:97學年碩士班課程開始實施「學程制」,請問為何推動學程制?新學程制的優點有哪些?新學程與和過去最大差異所在為何?推動過程中有無遭遇任何困難?


答:知識跟生物一樣,需隨著時代演化才能符合需求。從口語時代進入文字時代,傳播知識也跟著變遷,過去50年可說是大眾傳播的年代,如報紙、電視等都各領風騷。但若放到歷史長河來看,大眾傳播其實只是人類歷史上的一瞬間,隨著網路出現、Facebook流行、Twitter風行,這些傳播環境改變後知識體系也要跟著調整,不但研究要有新的題目,教育體系也都要隨之改變。


社會改變的步調這麼迅速,科系的分類方式卻是過去3040年的產物。如果傳播領域的範疇已變得更為廣泛而我們卻還停留在過去的思維、分類方式,勢必突顯教育體系的沒有彈性。所以基本上,學校學科的分類方式必須保持彈性才能因應環境發展。


「學程制」有兩個特性:其一,我們制定了學程進、退場的制度,容許它們因應社會需求而重新排列組合。其二,學生可根據自己需求自組學程,自由地運用教學資源,修課彈性比以往更大。


推動學程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牽涉到傳統組織架構、學生學習觀念的改變,連老師都要改變。我認為最困難的細節在計畫背後的規畫、檢討,這也是最重要的地方。


問:傳院與理學院資訊科學系自98學年起設置「數位內容碩士學位學程」,是全新的學程,當初設置理念是什麼?未來還有沒有可能以此型式與其他學院合作推動全新的跨領域學程?若有機會,最有可能合作的會是哪些學院?


答:學生畢業以後需要什麼樣的知識?我們在規劃課程時常試著想像那個知識的版圖是什麼,有哪些地方可以跟其它學院合作。因為傳播是非常需要科技整合的領域,將來規劃學程時會以這個角度思考,提供學生彈性的修課空間。


問:因應時代趨勢、國際化潮流等因素,傳播領域逐漸走向多元化發展。請問傳院如何因應並提升自身實力?


答:傳播領域發展至今已走向多元發展,跨院、跨國合作勢必是未來新趨勢。除了跟理學院合作的「數位內容碩士學位學程」,我們也打算跟商學院合作並推動在職專班計畫、碩士學程。此外,國際事務學院、法學院、哲學系的合作計畫也在持續洽談中。除了校內跨院合作,我們也將視野調到更高位置,希望促成國際合作,推動「雙聯學程」制是最終目標。但「雙聯學程」在台灣還是很新的制度,不容易一蹴可及。



我們希望透過不斷地努力,從小地方做起,慢慢發展成出數個國際化的雙聯學程,像與澳洲Queensland University、美國Syracuse University、泰國朱拉隆宮大學、日本明治大學、大陸北京、清華、上海交通、復旦大學間都有機會合作。



大學部課程再升級 加強實做能力



問:第一期頂大計畫完成了大學部課程第三次重整,主要調整方向是什麼?各做了哪些調整?新課程的推動有無執行困難?


答:主要是加強基礎訓練。現在每個系都有一個主學程,學生到三、四年級可開始選擇自己的小學程,小學程用跨系、完全開放方式運作,讓學生可多選擇一個副修。小學程的領域範圍非常活潑了,像數位內容與科技、流行音樂、健康傳播、危機傳播等。



執行上永遠都會有困難。分類系統改變代表了舊有思想的轉變、典範的改變,師生都不易適應。但我們過去5年最大的收穫就是全院在基本方向、觀念有大體共識並建立新觀念及架構,下一個就是讓它有血有肉,能實實在在的運用。


問:「傳播領域卓越計畫」強調學生的實務、實做能力,實際執行如何進行?是否有與業界合作(如推動產學合作計畫),讓學生更能將所學應用到實務操作?


答:產學合作有兩個可能性,一是教學一是研究。在教學方面,我們有很多管道,第一個是邀聘眾多兼任教師、業界實務教師,都是當代最優秀人才。另一則是短期活動,如過去23年來傳院舉辦非常多活動,包括各式各樣的演講、工作坊等。


最後要推廣駐點計畫,希望將來有越來越多的駐點人才,像是藝術家駐校、產學界人士駐校。下一個層面牽涉到我們的專業師資。傳播學院有幾個特色,其中一個就是非常多元。傳播的範疇早已超越了傳統的大眾傳播而引入藝術、設計並加上科學,變成我們未來亟需延伸的方向,這方面的師資也是我們要來加強的重點。比方說,今年台北「花博」有一個展館就由我們今年新聘的黃心健老師所設計。 我們還推出一些課程像是real project,鼓勵學生走入真實生活去做一些展示,鼓勵聯展、鼓勵學生去體會並實際操作。



培養學生具領袖氣息 期許成為傳播龍頭



問:對於傳院未來有什麼想法?面對傳播趨勢要如何改變才能更有競爭力?


答:我認為傳院應以成為傳播領域的領袖為主要走向,這點可以拿演化的例子說明。我認為,知識、學院、組織、從老師到學生,時時刻刻都在接受時代挑戰,面臨演化的危機,過去5年、10年看到的數位匯流就代表著大環境改變的趨勢,所以任何能因應演化挑戰、跟著往前走的就會變成脫穎而出的物種。如此一來,不管是研究、教學或院所訓練的學生基本上都要具備「擅變」的能力,將來就會變成優良物種,成為傳播領域的新領袖


我們最終希望我們的研究能引領社會風潮與教育體制,並帶領傳播教育的方向、學生到業界去思考、想像、行動,進一步成為實務界的領袖。在面臨環境變遷的時刻,我們關心從研究到教學以及訓練人才能否成為各領域的領袖人物,擅於體會時代變遷進而發展出因應未來變化的策略。




***




延伸閱讀:

政大新聞:「安排畫面是潛規則」

政大新聞:傳院的軟實力?



政大奇聞:校長的媒體與經營分析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