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日 星期六

小報,進化的「反面」?(前)



何謂「小報」tabloid?






未知生、焉知死?

何謂小報?小報(tabloid)一詞源自刻寫版(tablet),原意是指篇幅為大型報紙一半的小開本報紙。當世界第一份小報,英國每日鏡報在1903年創刊時,其格式為小開本,內容則強調某些簡短故事、大照片和煽情標題,自此,「小報」一詞,就兼具小開本和通俗報導雙重意涵。在這邊我們要注意到的是,「小報」並非一開始就是貶意,「小報」指的是他的「形式」,而非「內容」。


但現今論者,多把小報的「形式」與「內容」混為一談,導致許多對於小報的錯誤認知,也因此讓本就聲名狼籍的小報蒙受了更多不白之冤,雖也有論者也為這是咎由自取,不值惋惜,但學術研究者不能為此種成見所囿,所以必須先對小報的來源做一清晰的瞭解,並且,若不能懂得其中的差異,便不能理解「小報也是當今社會的另一種期待、主流媒體外的另類媒介。」這種期盼。
    

    小報化的源起始於美國的黃色新聞時期,但這限於篇幅的簡單說法,並不能讓我們一窺全豹,因此,筆者在此繼續說明這樁新聞史上的慘案。小報的源流,最早可以追溯到1830年左右,當時移民潮所帶起的大眾化廉價報紙在美國興起,各家報社為了刺激銷路,紛紛在「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的觀念導引下,搶報異常故事。到了1890年代,報業鉅子赫斯特的新聞報和普立茲的世界報,更以聳動的標題、圖片和社論來炒作新聞,結果挑起了美國與西班牙的戰爭,還誘發民眾暗殺美國總統麥金萊。而眾所周知的「黃色新聞」,那個爭奪「黃小子」的煽色腥年代便是此一時期赫斯特與普立茲兩人聯手導演的曠世鉅作。


但,「普立茲新聞獎」,不但是美國新聞工作者的冠冕,也是世界新聞工作者所企及的標竿,因此,普立茲本人也是個偉大的報業巨人吧!


    錯了,有這種想法,就和以為王裼吾和余紀忠是台灣報業的偉人一樣,那是他們的徒子徒孫替先人們擦脂抹粉,企圖掩蓋歷史真相的結果。就一本未加掩飾的普立茲傳,我們可以看見普立茲是個追求財富、權力、美名的男人。不斷追求財富、財富、更多的財富,因此他的報團一家一家成立,辦報當然對外說辭是為民喉舌,但,為民喉舌的報紙何以可能出賣良心開展了報業史上不忍卒賭的黃色新聞時期?又,他一直在他擁有驚人發行量的報紙裡,不斷鼓吹西班牙是敵人,終使一些看報治國的政客們發動了以虛構事件為導火線的美西戰爭、美古戰爭。


    他也熱衷追求名利,不但多次親身下海參選,而在報紙上任意詆毀自己政敵更是不遺餘力,他的名言是,「我雖然不能當美國總統,只因為我是一個外國人,但總有一天,我會決定一位總統。」由此,就連總統大位普立茲也認為是操之在我,更遑論其他地方性的選舉。


    普立茲所辦的世界報團是怎麼樣的報紙呢?我們聽他自己的話吧,「上帝所允許的事,我不太喜歡去報導」、「濃縮、濃縮!聳動的標題、簡短的句子、爆炸性的動詞!這是新聞事業的大革命!」如果說這是報社指導人的方針的話,那麼,這個報社的言論也就可想而知了。


事實上,普立茲斷言他將掀起新聞事業的大革命,沒錯,正是如此,他的確做到了。以一人之力,納虛構之言,將美利堅合眾國視為報社的傀儡,打了兩場不應該發生的戰爭。在他的報紙裡,美軍血戰禦敵、婦女飽受姦淫威脅、小孩們被剝皮吊在樹上、屋頂上。18971月,他的報紙摒棄了往常標題的慣用1英吋字體,改用3英吋字體,世界報的標題是這樣的「血!血!血!到處都是血!



    不過,這一切都是虛構的。


他的真面目被揭穿了,他不是什麼報業巨人、政治家與慈善家,他是商人、詐欺者、偽善者。事實上,此一時期黃色新聞大戰的激烈、虛構、胡言亂語的程度絕對令現在的後生晚輩相形見拙,也不得不喊普立茲一聲「大哥」。


    自此之後,雖然他極力挽回聲譽,但他的世界報集團已無法在美國呼風喚雨,縱然報業王國並未就此煙消雲散,卻也漸漸日薄西山。


    但不要忘記,若是如此黯然謝幕,那我們所熟知的普立茲,就不是現在的普立茲了。前段提過,普立茲第三項熱愛的東西是美名。他在仍有許多財富時,捐了一大筆錢給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促使他們開辦新聞教育以及提供獎學金。


    我們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高明的決定,既然出資者是老大,那麼學院也只能買他的帳,塑造普立茲神話,也因此,而有了普立茲獎的誕生。若是以當今普立茲獎的評選標準,台灣媒體當然只能聞風興嘆,但若以原始普立茲的評選標準而言,台灣媒體或許有機會以此為舞台,和世界其他媒體一較高下。    


    回來本文,筆者何以特地提出普立茲的豐功偉業作為開場例?乃因筆者認為需要替知識界雙重除魅。首先,小報的歷史可說是淵遠流長,就內容上的小報而言,可以追溯到19世紀的30年代,而就形式上的小報而言,則是20世紀初。而現代報業的肇始,是從19世紀的60年代,以南北戰爭開始算起。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小報(內容上)的年紀,其實是大於現代化報業的,也就是說,當我們所熟知的倒三角形敘事體、5W1H出現前,小報(內容上)就存在了。所以並非如某些論者所言,小報化的開始是英國太陽報或是梅鐸發展新聞霸業開始,這種論點並未切中歷史脈絡核心


    再者,我們所熟知的歷史,只是一種片段的說辭。就像日本主流意見一向不承認有南京大屠殺,沒有侵略中國,只有「進出」中國;就像聯合報與中國時報不斷聲稱他們辦報老闆是多偉大的文人辦報,普立茲之所以是偉大的普立茲,也是同樣的道理。這些都是其徒子徒孫之流企圖為前人的犯行擦脂抹粉之作,不足為訓。若乃一般大眾受其所欺乃情有可原,但我等研究學者,斷不可隨這些斷簡殘篇起舞,需要找出的,是被遮蔽的真實。


「進化」的反面?




    你記得柯林頓的緋聞案嗎?這種過度追逐下流的報導,是一種危機,迫切的危機。當然,學界裡(除了某一領域,下詳)幾乎是一面倒地抨擊,但若小報化是一個正在發生,成燎原之勢擴大的現象,這個現象不會不證自明地聲明自己是好或是壞,若是學界一面倒地反對,反而會被憤怒與恐慌遮蔽了眼睛,看不清事實的真相


    讓我們來想想,「進化」的反面是什麼?也許讀者諸君馬上就想到了,「進化」的相反,就是「退化」。這種論點是普世週知的常識,但,生物學者不會如此認為。


    我們想想,從猿猴「進化」到人類,改變了什麼?起碼,尾巴「退化」消失了,手指與腳趾也「退化」縮短了。但,這個「退化」,就真的是「退化」嗎?從現在的觀點來看,這當然是一種「進化」,不過若以同時代的半人類來看呢?尾巴消失,不易在樹上保持平衡,指頭變短,不方便吊握樹枝,這不是退化是什麼?但,猿猴上去,人類卻下來了。自此以後,分割了這兩個在基因上高度相似的物種。


    那麼,進化與退化,並不是截然不同的相反詞,而是一體的兩面,沒錯,不管是進化與退化,都是一種改變,一種變動的過程,但當時的物種,沒辦法以自己的眼光,冷靜地觀察改變的過程,但時光流逝的盡頭前,總會讓後人明白,當時代的改變究竟是進化?抑或是退化?所以,這裡要回答剛剛所提出的問題,所謂進化的反面,其實是「停滯」。


    不管是進化,或是退化,都是為了因應當時的環境而做出的改變。那麼,回到我們的主題,雖說小報化是眾多傳播學者抨擊的對象,但它確實地因應著當今閱報人口的改變而改變。在這裡,筆者無意為小報辯護,但是,在我們深入、認真地以學術眼光審視之前,請不要把世俗的成見帶進來。如果說我們在進行討論之前,便戴上了有色眼鏡,那麼,原本小報的優點就算存在,也是看不見的。在這種非楊即墨的立場決定思想時代,這是必須先有的觀念。





延伸閱讀:

美國新聞自由考(伍):你繪製插畫,我製造戰爭

台灣新聞自由考(七):中國國民黨報人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