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不好好做事,反而拿人民的錢進行置入性行銷,根本是『下三濫』的行為!媒體老闆如只短視近利想賺錢,乾脆拿報社去開賓館最快!」
政大新聞系主任‧林元輝
置入性行銷在台灣是個嚴重的的問題,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先生當年競選總統時公開宣示反對置入性行銷,但實際上如何呢?分見報導A、B:
報導A:
馬英九和副手搭檔蕭萬長是在二○○七年十二月十日發表「新世紀台灣人權宣言」,在宣言主張第一項,馬蕭承諾:「政府不得進行含有政治目的的置入性行銷;不得從事含有政治目的的政令宣導;政府廣告預算應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機制,不得偏好具有特定政治立場媒體,徹底落實黨政軍退出媒體。」
馬蕭承諾,在就職總統、副總統後,將責成政院落實該項政見,也歡迎媒體朋友與社會各界一起監督政府,為改善媒體環境一起努力。
報導B:
針對政府置入性行銷問題,馬英九總統在二○○七年總統大選期間,就曾公開承諾,政府不得進行含有政治目的的置入性行銷,二○○八年當選總統後,馬也以總統當選人身分,正式回函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等團體,認同這些團體發起的「反政治性置入性行銷」理念,同時再度承諾執政後會責成行政院落實這項政見,但執政兩年半後,政府置入性行銷依舊氾濫,引發傳播學界的憤怒痛批。
近17億的預算,全都是你我的納稅錢,這龐大的預算已嚴重排擠教育、環保、社福預算,以新聞學的角度來說,這17億是一毛都不該花的錢。
若以電視媒體最喜歡的計量單位,這錢不知道可以吃多少年的營養午餐。
但問題的表象不在「置入性行銷」,應該這樣說,目前所見的置入性行銷只是問題的表面。
何以見得?
不談學理,只用很簡單的道理解釋:正是因為做太爛,所以才需要大量的廣告來掩飾,而一般的廣告不被閱聽眾採信,只好用置入性行銷這種下三濫的手段來詐騙公民。
面對這種下三濫政府,本文蒐集了各組織、單位的說法,從這些意見就可瞭解其立場與對新聞自由的看法。
新聞相關單位
單位 | 職稱‧姓名 | 意見 |
記協 | 會長楊偉中 | 1. 要求曾承諾不進行政治置入性行銷的總統馬英九道歉,朝野也應規範執政縣市首長不得進行政治置入行銷。 2. 馬總統曾在選前公開承諾當選後不做置入性行銷,當選後亦簽署「反政治性置入性行銷」的承諾書,但上台後,各部會置入性行銷不減反增,聯盟將要求馬總統率先公開道歉。 3. 「這就像一艘船快沈了,難道要繼續搬石頭,讓這艘船更快沈淪嗎?」當記者已變成「廣告AE」、寫的稿子都是「業配(業務配合)」,媒體公信力 將蕩然無存,讀者也會非常困惑,到底看到的是「新聞」還是「廣告」?身為媒體的一份子,應共同站出來導正歪風,為更好的媒體環境而努力。 |
中時 | 前記者黃哲斌 | 政府與大企業的手直接伸進編輯台指定內容;花錢買報紙的讀者,卻不知道自己買了一份超商DM與政府文宣。 |
報社 | 不願具名的報社記者 | 政府部會業配新聞越來越多,「官員會指揮你要訪問誰,稿子也要先被審查過,只能報喜不報憂,媒體監督政府的功能蕩然無存。」 |
中視 | 前記者劉蕙苓 | 1. 自己曾為了一則業配,被國民黨文傳會主委痛罵:「你怎麼這麼不專業!」,使她毅然離開中視的職務。 2. 當她帶著成品去給國民黨驗收時,卻因為不符期待而當場被文傳會主委打槍,主委怒斥:「你到底懂不懂啊!你怎麼這麼不專業!怎麼會派你來做,又把它做成這樣?…回去重做!」 |
財訊 | 報導 | 二○○九年政府的廣告量近十七億元,比二○○八年逆勢成長二成多,相對而言,二○○九年商業廣告量第一名是遠雄集團,共達六.○六億元。可見政府的置入已經大幅超越商業置入的經費。 |
天下 | 報導 | 1. 11月5日,五都選戰進入倒數計時,候選人打得火熱,也是花博開幕前一天。一如往常,坐在飯桌前吃早餐的張先生,拿起《中國時報》頭版,五彩繽紛的花博新聞照,伴著百位名模走秀,貼心地提醒讀者「相關新聞刊登在A8和A10版」。 2. 翻開A8版「新聞」:「花博秀花裳 100名模古厝爭艷」、「花博開幕將交管 掌握資訊免掃興」、A10版「花博流行館 遠東環生方舟啟航」等等。 但是,張先生可能不知道,這一又1/4版的新聞裡,掛名撰寫報導的4位「記者」,其中周姓、陳姓「記者」是廣告部業務人員。而他們寫的,則是業主付錢給報社,卻「偽裝成新聞的廣告文宣」。 |
北市報業公會 | 理事長林聖芬 | 公會內部會有相關討論。 |
中華民國衛星廣播電視公會 | 執行長陳守國 | 公會內部會有相關討論。 |
蘋果日報 | 總編輯馬維敏 | 所有置入性行銷都該反對,這是最基本的新聞倫理,政府不該一邊說維護新聞自由,一方面用金錢收買新聞,所以不論政府、朝野政黨都應支持修法 |
聯合報 | 報系發言人項國寧 | 政府重要議題需媒體版面,但內容應討論,別用混淆的形式登廣告。 |
中國時報 | 副總編輯張景為 | 1. 內部已開過因應會議,但內容還未定案、不便透露。 2. 置入行銷是台灣媒體整體面對的問題,立法解決不失為思考方向。 |
自由時報 | 發言人蘇宇暉 | 一向反對政府置入性行銷。 |
TVBS | 發言人張維銘 | 會審慎觀察此事發展。 |
中天 | 發言人劉善群 | 暫時沒回應。 |
三立 | 公關部副總張正芬 | 尊重各界意見。 |
民視 | 公關部主任杜蕙如 | 未回電。 |
政黨
單位 | 職稱‧姓名 | 意見 |
中國國民黨 | 黨團書記長林滄敏 | 應界定置入性行銷的定義,否則修法不落實也沒用。 |
中國國民黨 | 文傳會主委蘇俊賓 | |
中國國民黨 | 總統候選人馬英九 | 政府不得進行含有政治目的的置入性行銷」、「不得從事含有政治目的的政令宣導」、「政府廣告預算應建立公平合理的 分配機制」、「不得偏好具有特定政治立場的媒體」、「徹底落實黨政軍退出媒體」。當選後,更曾向記協與媒改團體簽署一份「反政治性置入性行銷」的承諾書。 |
中國國民黨 | 總統馬英九 | 但馬在選後並未落實執行,也引發傳播學者的大反彈。 |
民主進步黨 | 黨團書記長潘孟安 | 政府用稅金做置入性行銷,很多人看不下去,但如何禁止又兼顧新聞自由,要好好研議。 |
總統府 | 無 | 相關問題由行政院說明。 |
行政院 | 發言人江啟臣 | 政府會尊重各界提出的意見,也會請各部會依照馬總統所指示的原則,就目前執行宣傳預算的情況深入檢討,若有需要調整的地方,會要求各部會改進,以符社會期待。 |
行政院 | 高層 | 政府對任何可提升新聞自由程度的行動均尊重,對目前政府文宣執行方式還有改進空間,會檢討。 |
學界
單位 | 姓名 | 意見 |
台大新聞所 | 張錦華 | 1. 在《預算法》限制政府不得將經費用於未經國會授權的宣傳,禁止隱藏性宣傳,媒體自然不會登。 2. 研究調查發現,AC Nielsen公司在二○○九年底公布的廣告量排名表顯示,前五十大政府單位的廣告總量,已超過十二.四四億元。 3. 廣電法有規範商業廣告不能節目化,政府買媒體新聞置入卻根本無法可管,不僅是損害台灣民主政治的監督機制,對新聞專業也是一大戕害,因此新聞界與學界希望能串連力量,推動立法有效制止政府再用納稅人的錢,去買新聞來蒙混納稅人對政府正確資訊「知的權利」。 |
台大新聞所 | 所長林麗雲 | 1.提及媒體自律重要性時,也指「難道未來只能看不做置入性行銷的《蘋果日報》嗎?」她說,傳播學界未來將串聯更多公民團體加入,透過社會力量持續推動修法禁止政府從事置入性行銷。 2. 政府不應帶頭「犯罪」,應加速在預算法、政府採購法、公務人員法明文規範,也疾呼媒體老闆勿為了短期利益,自甘墮落、作踐自己,更不能要求記者寫業配、拉廣告。 |
台大新聞所 | 洪貞玲 | 新聞自主、監督政府,這個基本的新聞ABC, 早在政府、廣告主、媒體互利共生下被消解了。政府購買新聞版面,比諸於企業造成更大的傷害,它壟斷了公共政策的發言機會、限縮不同意見的討論空間、影響人民的政治決定、假民主而真愚民。偏偏政治訊息有其公共利益的特性,而政府購買媒體的證據又難以取得,因此即使媒體主管機關近年來大量裁罰置入式行銷,裁罰的內容卻多數是商品置入,沒有一個政府置入的案例! |
世新大學新聞系 | 彭懷恩 | 政府做文宣天經地義,媒體應自律,不宜修法限制。 |
世新大學新聞系 | 系主任胡光夏 | 系上曾有老師對班上的四十個學生調查,結果逾八成新聞系學生認同置入性行銷,顯示未來新聞工作者的價值觀已開始扭曲,令人憂心。 |
政大新聞系 | 系主任林元輝 | 1. 過去政府用法律高壓控管媒體,如今則用錢收買新聞,「政府不好好做事,反而拿人民的錢進行置入性行銷,根本是『下三濫』的行為!媒體老闆如只短視近利想賺錢,乾脆拿報社去開賓館最快!」 2. AC Nielsen去年底公布前五十大政府單位的廣告總量逾十二.四四億元,成為最大廣告買主;今年陸委會編的廣告文宣預算就高達一.八億元;根據議員的資料,台北市府九至十一月,用在花博文宣就高達一.三億元,北市亂撒錢,買廣告、買新聞自誇做得有多好、一棵九層塔值兩百、四百元,卻對三審定讞敗訴、積欠的健保費賴著不還,不荒謬! |
師大社科院 | 院長林東泰 | 1. 點名質疑馬總統,政府置入性行銷是為所當為嗎?他並疾呼監察院糾彈行政院長吳敦義,因為各部會大買特買新聞! 2. 扁政府時代開啟置入性行銷模式,馬政府則變本加厲,執政黨的祕書長(金溥聰)還是新聞系老師出身,卻縱容政府持續進行置入性行銷,是新聞業集體墮落。「政府不但應立即修法禁止置入性行銷,監察院也應介入調查行政機關不當的置入行為,行政院長吳敦義過去當過記者,一定能體會置入性行銷對新聞業的戕害。」 3.美國「自由之家」就直指台灣政府置入性行銷嚴重,假使馬總統再不重視,以後年輕一輩將不再尊重記者這個行業。 4. 首屆NCC委員擬定的通訊傳播管理法草案,明訂新聞及兒童節目不得置入,但到了第二屆就不見了。想做大事的監察院應糾彈吳揆不盡責,相信吳會坦然接受,因為他也曾是一名優秀記者,應最了解政府買新聞的惡果。 |
中正大學傳播系 | 羅世宏 | 政府新聞置入性行銷越演越烈,導致近日有新聞記者不得不以辭職明志;對此,我們深感同情與惋惜。台灣新聞業的危機四伏,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新聞置入性行銷恐怕只是冰山一角。新聞業面臨險峻的危機與重建問題,已經在全球科技先進與經濟富裕國家激起熱烈討論,並引發各式各樣的政策效應,在台灣似乎仍是水波不興、文風不動。面對琳琅滿目、堆積如山的研究報告與政策文件,不禁令人納悶:是台灣的新聞業不存在此項重大課題,還是我們真的是麻木無感? (該文與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胡元輝共同具名發表) |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瞭解新聞:貪吃之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