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比自己強就行了!
建議閱讀:
天賦與努力
[天賦],又或者說是[起跑點不同]?
不管哪一個,自從進了雄女都更能體會了
我不是市區學生。以前算有點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
現在在雄女段考一次的名次差不多是國中三年加起來。
當你看到優勢能力測驗中的數學、空間概念PR
隔壁的是PR98、99,自己是1x和5
這個時候除了天賦能說什麼?
剛好我生錯在這個顯學多半要這種天賦的時代
但努力多少總是有點效果。畢竟我還是上雄女了
只是至今我花最多時間的是數學,最爛的還是數學罷了
阿咪:
的確,這種狀況進了第一志願後又更明顯,我後來讀的也是世人所以為的名校,但在大學、研究所階段我從未感受到高中時那種差距感——不管怎麼努力都追不到的距離。
那種天賦所造成的先天條件差距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可怕的是,龜兔賽跑的結局永遠沒有發生在高中發生。
因為當你認真唸書時,你的朋友也在認真唸書。
對於數學,我也沒有辦法,不過我想到一個案例,朋友A讀了交大資工,在大三的某科考卷裡看到他們高中的期中考題……而且這不是個案。
說成這樣,難道最後的關鍵在最初就決定了嗎?當然不是,如果相信這種說法,是陷入完全宿命論的泥沼中。
如你所見,努力是有用的。
高中是從少年過渡為青年的重要階段,就算說這三年決定日後成人的性格也不無可能。
一旦上了大學,人的性格就很難有大幅度的改變,因此高中可以說是你人生航路啟程點,在這裡,就算只改變一度、兩度,隨著時間經過,所到達的區域也會完全不同。
在高一時,我想著「大家都是高中生,我也沒有輸你的理由!」,很明顯就是15歲時躍躍欲試,與人一較高下的心理。
歷經一整年的慘敗,我思索「方法有沒有問題?時間運用有沒有問題?有沒有集中精神的辦法?」這是不斷失敗,卻絕不放棄的想法。
17歲時,總算認清自己是怎樣都追不上領先群,因此:「只要比之前的自己強就可以了。」
現在回想起來,高三時這種想法是重大的轉折,也正是「努力以增強天賦」的核心價值。
因為你只想著和別人比較,就會在意數字上的輸贏。以當時的計分標準為例,歷史*2,但數學*6,因此要和同等級的朋友定勝負就要強化數學得點。
但並非每人都喜歡數學的,這種在意勝負的方法也許可以在眼前的月考取勝,但長期下來,只會讓自己更討厭數學,更別提增加自己的天賦了。(關於這種方法,見:〈錯誤的教育〉)
既然贏不了別人,就贏自己吧!
這種教育專家老生常談的話,要實踐其實是很困難的,特別是對一個17歲的少年來說。但當我轉換想法後,漸漸覺得讀書是件有趣的事,而且由於是和自己比較,捨棄了無謂的執著心與較量心,更能客觀地觀察自己。
只要比自己強就行了!
這種想法就是有效增強天賦的方針,正如我在〈天賦與努力〉的回應中提到,「這種因人而異的方法就很難公表」,但就通策而言,這個方向確實有效。
至於你對時代的感嘆,我也覺得很無奈,這是上一世代造的業,卻讓你們這世代受惡果。理想而言的教育是:
國文培養思想能力
英文開拓文化眼界
數學鍛鍊邏輯推演
歷史考察因果關係
地理描繪空間概念
但實際的教育環境如何?這是大家都知道的現實。也正是因為這種環境,所以讓學生的天賦無法發揮,反而是讓具備考試技巧的工匠在此競爭中大放異彩。
但就是因為環境如此,我才努力追尋方法,不能讓學生的才能被這種混濁的世道所埋沒。
延伸閱讀:
AURA老師教學部落格: 龜與兔
七夕(Ⅱ):我不想為了不愛的男人過勞死
觀世之道‧巴賀金
英國新聞自由考(九):自拍、自殺的新聞自由
***
如果你對於這個議題,或是我版上任何議題有興趣,可以在 12月中台北知識分享會 這裡見面,大家互相討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