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0日 星期日

NX100之壹:平明送客楚山孤



這是一篇沒有任何照片的相機文。

為什麼?









(一)推薦的理由



關連閱讀:
十篇文章中,他已經以他的立場與觀點描述了這台相機,在這之上,我能給你什麼?


    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寫文章介紹或評測?


    情感上,作者在工具使用中感受到異於凡常的水準,因此為文。這個「凡常」,可以是很好,當然也可以是很爛


    我用過的相機很多,但是能讓我寫文章的相機卻非常少,因為要讓我覺得「異於凡常」不太容易,因為大多數的相機都在「還可以接受」到「快無法忍受」的區間中波動。


    今天的主題是NX100Euyoung寫過的相機文不少,能讓他連出10篇的相機,應該有他推薦的理由。


    當然我也有推薦的理由,而這理由不會是和任何一篇心得、開箱或是廣告文相同。


    理由就是,這是當時最成熟的MILCMirrorless Interchangeable Lens Camera,無反光鏡可交換鏡頭相機)系統相機。


    當其他的相機介紹(廣告)文只能在顏色雜訊外觀等可替代性高的細節推薦與比較時,只有本文拉高層次,告訴你構築於相機系統上的優點才是不可取代的。


    但你一定很疑惑,為何推薦理由構築於系統,而非相機本身的機能呢?


    很抱歉,這個問題的答案,必須由你親身發掘,我只能在下一節給你最基本的引路建議。希望想瞭解者多使用各類不同的器材,比較過後,你才有可能知道差異。廣告當然會跟你說「顏色」、「濾鏡」、「雜訊」等表現比前代機好多少、比對手機好多少,但是你如果對這些文章作歷時性分析,會發現推銷語彙並無二致。


    就跟新聞一樣,如果你只看台灣新聞,那你可能認為「新聞就這樣」;如果你只看某些站的開箱文,你可能也覺得「心得文就這樣」。我知道不是所有的讀者都可以閱讀英、日等相機、攝影評論,因此,AuraEuyoung要提供你不同的視角,去看待相機。




(二)MILC




MILC相機概述表

時間
陣營
常見相機
接口
感光元件
2004..03
Leica M
Leica M8M9
Epson R-D1
Leica M mount
Leica M8APS-H)、M935mm
Epson R-D1APS-C
2008.10
Micro Four Thirds
Panasonic G系、GF
Olympus EP系、EPL
Micro Four Thirds
4/3"
2009.11
Ricoh GXR
GXR
None
APS-C,1/1.7"1/2.3"
2010.01
Samsung NX
Samsung NX
Samsung NX mount
APS-C
2010.06
Sony α NEX
Sony NEX
Sony E mount
APS-C
2010.08
Sony α SLT
Sony SLT α
Sony Alpha mount
APS-C


    由這個表格可以看出,MILC相機並非近來才出現的,早在2004年就有產品發表,不過當時概念是以「連動測距式、復歸」為主題,並不是有計畫地成就一個系統,這裡從三台感光元件都不同就可略知一二。


    雖說M4/3陣營初發表是2008.10G1,但真正引領風潮的,是2009.07在台上市的Olympus EP-1。不過這台相機:1.發售時公司貨定價過高。2.無法和原有的4/3接環互通(必須加裝昂貴的轉接環,意義上就是不同系統)。3.時隔半年便發表廠商稱之為「後繼機」但卻被使用者稱為「EP1完成型」的EP2,這讓首發支持者相當不滿。


    再說由2009.072011.01,已發表了4台大同小異的機型(EP1EP2EPL1EPL2),由EP1EP2改版速度與只能發表「L」(簡化)機型來看,更能讓人看出這是不成熟的系統


    2009.09在台發售的GF1,獲得空前的成功。親民的價格、閃光燈、多彩的外表與適合女性的電子產品外觀,完全展現了PanasonicDCDSLR時代的基本功。單就「消費性電子產品」而言,GF1幾乎是近年來最成功的商品。


    但就人機介面操控性這兩個直接和相機「工具性」相關的重要功能而論,卻落後EP系一截。


    接著是RicohGXR,老實說,創意滿分,但實用性做工令人質疑。把鏡頭和感光元件包在一起,表面上說可以最佳化,言之成理。不過出問題怎麼辦?感光元件一定比鏡頭先告終,那剩下來的鏡頭呢?如何處理?這種包裹使用的方向必然是將鏡頭的使用年限降低,降到和感光元件差不多的時間,如此才符合工具理性思維。


    NEX系在20107月上市,這系列的作法和當年Sony主打T系名片機的概念如出一轍,透過與對手體積的類比來驗證自身機種小型化的優勢,但是:1.感光元件無妥善防塵對策,被批評為「吸塵器」。2.相機小型化有其極限,正如之前手機拼命比小,但此發展在市場上被證明是死路一條,如今超小型手機已不復見。相機同然,小型化後的操縱性令人無法苟同。3.鏡系不完備,廣角與魚眼鏡頭竟然是透過轉接鏡,這種數位相機還在3倍變焦時代所提出的替代方案,竟然在2010年的最新銳相機中王道復古,不得不令人讚嘆Sony的研發功力。4.熱當機,這種原本出現在NB上的現象,想不到也出現在數位相機,令人震撼。


    NX100在台是2010.10上市,這時間點流通性較高的MILC為:GXREP2GF1NEX3NEX5,透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瞭解目前的MILC產品很不成熟,正如世紀初DSLR的產品發展同然。


    既然其他產品在系統上都有無法避免的瑕疵,是否代表NX100是所向無敵的完美相機呢?


    我想不會有讀者期待這種荒腔走板的答案吧?


    比現有鏡頭的素質與水準,當然是M4/3壓勝。


    比創意,誰能比重新創造一個系統的GXR更有噱頭?


    比行銷,誰能比Sony師敵之長以治敵」的天才手法更引發討論?


    比廠牌,因為是韓國來的,名聲似乎不太好。


    既然在這些方面都不討好,為什麼依舊推薦,並認為這是當時最成熟的MILC呢?


    答案在於「平衡性」,這台相機,無論是在操作性體積價格電力表現畫質改版速度都取得良好的位置,易言之,都保持著中間或中間之上的水準,沒有什麼最頂尖,但也沒有最爛的地方。


    這種平衡性在近代數位相機中是罕見特質,因為現在主打行銷與廣告,既然以包裝販售不以產品販售為主,就要每台相機都賦予一個可以大做文章的噱頭,這樣網路寫手才有得發揮。


    如果僅是單項特別突出、其他部分保持水準,那也無妨,但實際狀況是:有單項特別突出,就會有水準以下的項目,當然,特別弱的部分是你買回去用才知道的。


    當然,平衡性佳的另一種說法就是無特色,但你可曾想過,當一名作者在機海中選擇推薦無特色的相機,






這是什麼樣的相機產業呢?











這件事情簡單地說就是SorryDC廣告,竟然是用CanonDSLR拍攝,因此引起軒然大波。


不過重點是,在真相被揭露之前,大多數的讀者都以為那是「分享」文或「心得」、「測試」文,但爆發後才知道,那根本就是廣告文






下期將對DSLRMILCDC進行概略說明,並對NX100進行簡單介紹。









---

2 則留言:

  1. 所以 網路大大到底有沒有拿錢呢???

    回覆刪除
  2. 這可能要到他們部落格發問,然後可能很快就被刪掉。

    回覆刪除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