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6日 星期一

美國新聞自由考(五):你繪製插畫,我製造戰爭



你繪製插畫,我製造戰爭





五、你繪製插畫,我製造戰爭

    1776年建國以來,美國不斷身陷內鬥的渦流中,獨立建國戰、統獨爭議;聯邦與邦聯的黨派惡鬥、國會空轉、報業與暴民、以「人權」為名的內戰、最後以林肯的遇刺為鮮血的終末。


    80年間,黨爭與內鬥,導致國家空轉,攤開美利堅合眾國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建國初期的80年間,根本毫無建樹。


    美國許多「傳統」,是由內戰之後才開始的。也就是說,直到南北方、東西側實現經濟依存,社會交流後,這個原本徒有其名的國家,才真正成為一個國家。


    下列數字,反映了內戰結束後工業革命期的成長,也是美國進步的軌跡。


進步的軌跡


1880~1890年間,是都市化最快速之時,紐約在這10年間,人口從100萬暴增到150萬人,而美國在這10年間,也湧入了500萬的移民人口。


    就教育方面來看,18701900年間,進入公立小學就讀的比例從57%增加到72%,而文盲從20%下降到10.7%。


中學從1860年的大約100所,激增到1880年的800所,到了1900年時,已經有6000所之譜。


高等教育方面,州立大學進一步成長,以及由新財閥資助的私立學院大量開設,使高等教育得以更進一步的發展。1880年,美國的大學畢業生約莫400人,那時若要求取更高深的知識,普遍要遠渡重洋到舊大陸取經,但到了1900年時,美國一年已有5600名大學畢業生,這表示由於高等教育的相對普及,這個國家已經逐漸留得住人才了。


    交通與郵政方面,18801900年間,可以迅速送報紙的鐵路,長度增加一倍,而電報線路增加了三倍,又,貝爾電話線的發明,可以把城市與城市之間連結起來。不只是國內城市的互相連結,1866年開始發報的大西洋海底電纜,把英國和美國這個母子國家,重新牽起連線。到了1897年,開設農村地區免費郵政服務,大利報業普及。


    就報業最重要的紙來說,在內戰期間,各報以每噸440美元的價格購入紙張,而1867年自德國引進「長網造紙術」後,使低價的新聞紙成為可能,進入1860年代,亞硫酸鹽被當作新的紙質堅韌劑,更讓新聞紙成本進一步低減。到1899年時,每噸新聞紙只需42元,除了戰時紙張短缺年代,這個價格維持多年穩定。紙價由每噸440元,到每噸42元,成本巨幅下降,是促使報紙出版頁數與份數提高的重要與基礎原因。


    由人口、教育、交通、郵政、紙價等社會各個成長的切面,我們可以瞭解這些改變對報業的影響。


    18701900年間,美國人口增加一倍,都市人口增加兩倍,報紙數量增加三倍,報紙銷量增加快六倍,日報數量的成長的速度,超過孕育他們成長的城市。


此外,大眾化的英文報紙,從489家,到1967家。美國日報的總發行量從260萬份,到1500萬份,週報從約4000家到約12000家。


定期發行的英文日報,從1880850家,到19001967家。報紙訂戶從10%上升到26%。


在嶄新的時代裡,報紙被視為是一種美國的公共機構,由於統一國家的日漸成形,日報成為美國生活的紀錄者和新環境的闡釋者。


    但在這樣陽光下,美國自然有有其陰暗的側面。


19001910年間湧入的移民,有1/4是文盲,就算1900年時,美國每年有5600名大學畢業生,但國民平均教育水準,仍然是不足的。這個年代的美國人,平均一生只接受五年的學校教育。


1910年時,有1/7的居民不是在美國出生的,這些移民者住在紐約擁擠的貧民窟。移民者在廣大的工廠受到非人的對待,缺少就學機會、就業不平等、同工不同酬、不公平的稅賦……這些人就是所謂的「窮苦無告者」。


    不管是工業的進步,抑或是底層民眾所受到的悲慘待遇,在在都提供了報業良好的發展契機。工業的進步與隨之而來的都市化,人口成長,使現代化印刷、高銷路的報紙成為可能;而底層百姓受到的剝削,則是社論與報導源源不斷的素材。


    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抓住歷史契機的報人們,多如過江之鯽,如達納的《紐約太陽報》、葛德金的《紐約晚郵報》、渥特森的《信使新聞報》、史考特的《俄勒岡人報》……以及諸多以揭發社會黑暗面為己任的雜誌。


上帝所允許的事,我不太喜歡報導


    側身眾多優秀報人之林,且在商業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便是以普利茲獎聞名的喬瑟夫普利茲(Joseph Pulitzer)。


    他是一位奧國移民,因參加美國內戰而來到這個新天地,戰後,他開始了一段流離生涯,而後輾轉到了新聞界,這個能將他才華與眼界發揮到極致之地。


    就像林肯一般,後世提到普利茲,會因他所資助的哥倫比亞新聞學院與響徹全球的普利茲獎而給予他極為正面的評價。


    但那是他在美西戰爭後懺悔、洗白的成果。


    普利茲早年,是以無所不為的黃色報刊起家。我們今天所說的「黃色新聞」(Yellow Journalism),其肇始者正是普利茲先生,那段普利茲與賀茲特(W. R. Hearst )相互爭奪著《禍根小巷》[1]的下流大戰時期,對此,一般新聞史教程均有著墨,在此便不多費唇舌。


除了黃色報業,他也熱衷追求名利,不但多次親身下海參選,而且在報紙上任意詆毀自己政敵更是不遺餘力,頗有美國建國時期的報業遺風。他的名言是:「我不能當美國總統,只因為我是一個外國人,但總有一天,我會決定一位總統。」由此,就連總統大位普利茲也認為是操之在我,更遑論其他地方性的選舉。


    普立茲所辦的世界報團是怎麼樣的報紙呢?我們聽他自己的話吧,「上帝所允許的事,我不太喜歡報導」、「濃縮、濃縮!聳動的標題、簡短的句子、爆炸性的動詞!這是新聞事業的大革命!」如果說這是報社指導人的方針的話,那麼,這個報社的言論也就可想而知了。


事實上,普利茲的確掀起他所謂的新聞事業的大革命,沒錯,正是如此,他的確做到了。以他與賀茲特兩人之力,納虛構之言,將整個美利堅合眾國視為報社的傀儡,打了古巴戰爭、美西戰爭,這兩場不應該發生的戰爭。在他的報紙裡,美軍血戰禦敵、婦女飽受姦淫威脅、小孩們被剝皮吊在樹上、屋頂上。18971月,美國與西班牙開戰前,他的報紙摒棄了往常標題的慣用1英吋字體,改用3英吋字體,世界報對古巴報導的標題是這樣的「血!血!血!到處都是血!」。


不過,那一切都是虛構的。


事實上,當時的古巴一片祥和,關於這點,我們在下節,敘述普利茲的好朋友——賀茲特時會再度提到。


    正是如此,黃色腥聞人們為了銷路,什麼都幹,先是鼓吹戰爭,再派員到戰場上報導美軍奮勇殺敵、英雄救美的童話故事,如果「戰地」一片祥和,他們也不會吝嗇筆墨,把那裡炮製成需要英勇美軍拯救的人間地獄。


    暫且先從美國的歷史跳開,我們看看當代的法國人是如何看待此事。


    20037月的《法國世界外交論衡月刊》上,Ignacio RAMONET的〈國家謊言〉是這樣描述美國的:


國家謊言實際上深植於美國歷史傳統,其中最昭彰者莫過於 1898年的古巴哈瓦納灣緬因號沉船事件,美國當時編造此一事件,藉機對西班牙宣戰,併吞了古巴,波多黎各,菲律賓和關島。



1898215晚間940分,美國緬因號裝甲艦發生爆炸,沉沒於哈瓦納港錨地,艦上260位官兵全數罹難。事後美國主流傳媒立即爭相指控西班牙於艦首埋設爆炸物,並強烈譴責此一野蠻行徑,甚至將之醜化為«死亡集中營 » « 食人族 »........其中以兩大報系老闆最為熱中﹕世界報系之 Joseph Pulitzer 以及紐約日報系之 William Randolph Hearst美國商業團體基於利益考量大力聲援此一醜化西班牙之媒體攻勢。



你繪製插畫,我製造戰爭



    普利茲的世界報報團,已將新聞界搞得烏煙瘴氣,但他的「好朋友」賀茲特更是技高一籌。


    在緬因號意外後三天,他的《新聞報》頭版頭是這樣的:「全國戰爭狂熱」。此時,他的得力助手布里司班對編輯部下這樣的條子:


    在最大的鉛字做好前,可將「必戰」兩字排成一行橫貫通欄。只要這兩字被排成一行,並被愛國報童沿街叫賣數次,那戰爭就必定會爆發。既然戰爭會爆發,那我們這樣幹也就無妨了。



   從這樣的條子,我們不難想像布里司班此時的嘴臉及其語氣,更連他的上頭老闆都活靈活現了起來。


    在這種鼓吹戰爭的死亡報人掌舵下,該報當然也出現了許多浮誇、造假、捏造、抹黑的「報導」,案例罄竹難書,在此不擬贅述。讀者若有興趣,絕對要找這時期普利茲和賀茲特的報紙,看他們的頭版標題,以及頭版插畫,讀者們便可知何以普利茲與賀茲特被稱為是近代報業的開山祖師


    在這邊只舉一個絕對經典的案例加以說明。


    189612月,賀茲特派當時以月薪3000美元的天價,聘請被稱作是「新聞英雄」的戴維斯(R. H. Davis)前往古巴採訪,並邀請雷明頓(F. Remington)前往製圖。


    畫師雷明頓在古巴看到風平浪靜的景況,並不如媒體所渲染的,是個隨時令人血濺五步的死之都,因此在無奈之餘,便拍了封電報給賀茲特:


    此處一切平靜,毫無任何糾紛。戰爭不會爆發,希望返國。


    賀茲特的回電是這樣的:


哈瓦那:雷明頓,請留古巴,
你繪製插畫,我製造戰爭
W. R. Hearst[2]


    儘管如此,雷明頓還是在一週後離開古巴,但紛爭並未因此結束。1987210,戴維斯從古巴來電,賀茲特在212以頭版、二版這兩個全版來報導這一震驚美國的事件。


   該稿大意如下:西班牙警方認為某艘美國商船上有三名女子偷渡資匪文件,因此登船對三名婦女粗暴地搜身。戴維斯認為,這不只是三名婦女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而是掛有美國國旗的商船竟然阻止不了西班牙警方的暴舉,是國格受辱!


    二版,則配有雷明頓看到這則報導後所想像出來的插畫,一名女子怯生生地被扒光衣服,一旁則是一群色瞇瞇的西班牙警察對這位婦女進行搜身。


    這糟糕了,這太糟糕了。


    要是這件事情發生在台灣,一定會有一狗票政客拿著報紙跳出來說:「難道阿扁不用負責嗎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電視台名嘴狗幹政府示意圖〉


    然後還有一狗票愛國政客會喊著要維護我們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絕對不允許鬥牛政權的侵犯!!!!!


    這就是典型的媒體治國。


    美國當時也是如此,國務卿謝爾曼(Sherman)不止一次地根據《新聞報》的「報導」發佈政策與聲明。


    而媒體治國的結果,在當時,就是開戰。


    1897212的《新聞報》,在愛國報童的沿街叫賣下,達到不可思議的百萬銷量。就在驚人輿論的浪潮壓力下,10個月後,美國向西班牙宣戰了。


當然,這則報導也是假的。


誰教新聞墮地獄



    黃色腥聞時期,靠得是羶色腥與造假取勝,在這種規則下,當然是無恥者獲勝。普利茲眼看苗頭不對,便在西班牙戰爭後稍作悔悟,雖然我們無法得知他是否真心悔悟,抑或只是另謀出路,但就言論而言,的確做出了轉向。


    在古巴、美西戰爭連戰皆捷,「顯然天命論」高張,各主流媒體紛紛鼓吹將軍力涉足到亞洲時,普利茲的報社加入了始終反戰的葛德金陣營,普利茲開始反對併吞夏威夷、反對併吞外國島嶼、反對出兵菲律賓,並對之前炮製死亡報導的惡行做出懺悔。


    但那終究是洗乾淨當沒事的作法。


    1898年,當全國媒體陷身於血霧中,只有葛德金的《晚郵報》堪稱逆流中之砥柱,不斷在報上教育民眾,呼籲國民冷靜,向外侵略是不合神的旨意。



    他抨擊那些普利茲、賀茲特,和他們那些主流大報鼓吹戰爭,製造死亡,對於黃色新聞,他有著一針見血的評論:


    在基督教國家中,有哪個地方比一家黃色報館更像地獄?又有哪個地方可以把一個正直青年訓練成一個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沒錯,這是超越時空與東西的評論,只要報老闆罔顧專業,一意求利,那他所屬的報社,就是地獄。


    各位,你想到台灣的媒體了嗎?是平面,還是電子?是藍色,還是綠色?是一家,還是全家?




    誰教新聞﹑墮地獄?





問題:
台灣當局馬先生被外界批評為「看報治國」請你以民主政治(直接民主)或新聞學(媒體反映民意?)的論點剖析此事。




[1] 原名Hogan’s Alley,由畫家R. F. Outcault所繪製,筆法有點類似今日的日本漫畫《蠟筆小新》,Yellow Kid就是禍根小巷的主角。值得一提的是,Outcault本人對於禍根小巷造成社會上的撻伐感到非常懺悔,他提到,當他死後,千萬不要讓黃孩子來參加他的葬禮,就讓黃孩子留在他該歸去的紐約東區吧!
[2] 這條史料首見於J. Creelman1901年出版的書。他是賀茲特由普利茲那邊挖角過來的記者。雖然也有人質疑這條史料的可信度,但就當時賀茲特是全美主戰最力的帝國主義報紙,為求與西班牙一戰,捏造了不少報導,因此此條史料可信度極高。

2 則留言:

  1. 老師下次見主委「深談」時可以幫忙詢問一下嗎? 壹電視被百般刁難,放審不過就是不過,因為懶得裝網樂通,害我看不到一堆免費而且不是一播再播的洋片。

    為什麼匪區電視台倒是開放的挺大方的,我可以扣上「為匪宣傳」的帽子嗎? 這是哪門子新聞自由。

    http://lockerz.com/s/109313995

    ps. 晚安那邊留言板好像又有問題了,我今天留言發送時看是正常的,但再進入網站就不見了。

    回覆刪除
  2. 可是我找主委都找不到耶....
    http://www.flickr.com/photos/freedom-or-liberty/5717984225/in/set-72157626716713562/


    另外看到你這張照片笑死我了~~可以收敵國的訊號,這就是新聞自由啊~


    至於壹電視已經戰到撕破臉了,我看短期內是不會過的,名稱換成中央電視壹台搞不好隔天就過了。

    回覆刪除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