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本質論,過往與今日的溝通本質卻未曾改變,均奠基於發送雙方的專注與合意而產生。
當年美國州際電話剛接通時,一名編輯興奮地向馬克吐溫說:「這樣子緬因州和阿拉巴馬州的人就可以通話了!」他只淡淡回道:「若兩州之間的人無言以對怎麼辦?」從這個小故事就能看出科技與傳播之間不休止的辯證關係。
媒介中介傳播的發展,只略少於人類使用工具的歷史,自最早穴居野處的人們以簡單的圖形與線條傳遞訊息開始,就展開了媒介中介傳播的歷史。隨著時代演進,中介訊息的媒介也不斷進步,從早期的狼煙、信紙到今日的智慧型手機與電腦。
以歷史角度來看,科技革命的結果具體而論:就是傳遞訊息的速度提升。但以本質來看,過往與今日的溝通本質卻未曾改變,均奠基於發送雙方的專注與合意而產生。
因此「科技與傳播」此命題若更深一步探討,我們可發覺核心概念是「科技與人的自由關係」。舉例而言,我們若將智慧型手機視為傳統電話的進化物,可發現要打、聽電話再也不用守在家裡或購置答錄機,而能令電話隨侍在側,大大拓展了人類活動與溝通的自由性。
再以智慧型手機的另一面:連上網際網路的微電腦來看,能使用它進行各式各樣通訊軟體的溝通,使手機溝通不再限於語音,更包含文字與圖像。就傳播的自由性而言,是位於人類溝通史上頂端的溝通器具。
然而,媒介中介傳播儘管淵遠流長,但還稍遜人際傳播一籌,因為人際傳播的歷史,是與人類歷史同長的。儘管媒介中介傳播再發達,大多數人仍以人際傳播為主。若在人際溝通的場合,不斷滑手機,自我沈溺在如文學家白石一文所謂的:「近在身邊的遠方」,那是無法觸及有效傳播的。
究竟科技改善或削弱了人類的溝通能力呢?各以端點來看,都只能看到片面的真實,因為溝通成立與否,端看人類的意向。以人文主義的看法,問題的核心仍賴人運用科技的方式,而非科技本身。
延伸閱讀: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