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對音樂、美術與文學的興趣是高於教學與新聞的。而音樂、美術與文學這三領域,廣義來說,都是藝術類的範疇。「藝術」這種東西很有趣,你說她能教嗎?好像最頂尖的部分是教不來的,甚至是遠離學院的;但若說她們不能被教導,那也不正確。
事實上,在這個領域存在著「道」與「術」的主從爭論。大家都知道這兩者不可偏廢。不,更正確地來說是大家都表面上說知道,但其實是不知道的。因為「不可偏廢」這種口號的實行意義是:「俱盡廢之」。
先不提這麼遠的東西,來看讀者提問吧,在這篇文章之前,有同學問我:「從小到大我對作文一直很有信心,但是考試評論分數卻都不及格」;或是「擅長寫抒情文,但那種鏗鏘有力的文章實在不太會寫。」
在這裡,我先假設這位同學指的「鏗鏘有力的文章」是指本人的文章,那麼,這樣的文章要怎麼寫呢?
關於讀書與寫作的比喻,我曾經說過很多,這裡再舉果汁機為例,你所讀的書就像你丟進去的食材,你丟芭樂進去,最後絕對不可能喝到一杯西瓜汁。而中文寫作能力就像你所用的果汁機:就算採購了頂尖的食材(你的學識),但卻用一台超爛超髒超耗電的果汁機去打(寫作能力差,詞不達意),這東西你敢喝嗎?你自己敢喝,你敢拿給評審喝嗎?反過來說,要是你用一台扭力大、鋒刃利的果汁機(寫作能力強),是不是可以很快速地完工呢?當別人的果汁機還要暖機之時(思考如何下筆),你已經開始喝果汁看報紙了,這樣不是很好嗎?
在這邊繼續提醒一貫宗旨,不止果汁機,連你丟進去的食材也是很重要的,就算你有一流果汁機(優秀的寫作能力),但丟進去的卻是香腸搭配養樂多(腹笥甚窘),難吃傷身別怪我沒說。但關於食材的搭配性,又是一個問題,這個更殘酷的問題,想知道,請來聽課。
有考過試就知道,光是要回答考題的思考時間就不夠了,哪有時間想怎麼寫?對,所以你只能拿你平常熟悉的寫作格式來寫,但這樣你只能祈禱你平常的寫作有一定基礎,否則……
提供你一個數據,以前考試時,一天三科我最少能提供出15000字的字數。這樣的字數可以讓一支水性筆從全滿到完全沒水,如果不相信,歡迎你試試看這組數據。
為什麼可以寫這麼多?因為拿到考題時,我不用思考,這當然不是無腦寫作,而是我不會浪費時間去想怎麼解題,我也不會想要怎麼落筆(「落筆」俗稱作文),考試時間扣除看題目的時間,全部拿來寫作。
但有上過課的同學都知道,我不會拿這麼荒謬的數據要求各位,教學時,反倒是儘量希望學生不要寫太多,因為多沒有用。
「言多必失」,你聽過吧?
雖然不方便講明,不過請你思考,你一人寫一份考卷,老師卻要一人改四百份考卷,你覺得「多」能讓你佔優勢嗎?這樣的情況下,「多」是優勢還劣勢呢?
好了,講這麼多,你有沒有那種遇到題目時「明明懂很多,有很多想寫,但卻不知道如何下筆」的感覺呢?有的話,很明顯,你的寫作能力有障礙。
你所在的領域是傳播,而communication這個字的另譯是溝通,文章是一種溝通工具,考試型作文是搭在你和老師之間的橋樑。就算你學富五車,這座橋搭不起來,那就一點用也沒有;反面而言,就算你的原料很少,但只要搭起來,就還有一線生機。
「道」關乎的是是文氣與學力,這層面是需要時間涵養的,但「術」的部分是寫作邏輯與策略,這是可由練習確實成長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