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旁人對問題的表象提出似是而非的見解時,只有新聞學者能告訴你表象之後的真相。
承前閱讀:
讓我自由你的夢想(一):兩道門與兩樣明日相遇與離別的行星(一):最後的微笑者
一字不漏地讀完全書,卻不瞭解重點;看了許多參考資料,認真作答的報告卻永遠只有標準分;考卷上每個答案都認真作答,卻只比及格高一點……?
你有這樣的疑惑嗎?
若有,問題何在?
(一)非死即傷的習慣
有前述經驗的同學,你一定沒有買書的習慣吧?
沒有買書的習慣,自然也不會有看書的習慣,沒有看書習慣,當然也就不懂如何閱讀,因此每到考前才慌慌張張地想要打開書做出一個正在進行閱讀的動作,但那是沒有用的。
學長姐都會跟你說:「臨陣磨槍,不亮也光。」
可是果真如此嗎?
想想那句話、看看成績單。
面對事實吧,上述說詞純屬虛構,真相是:
臨陣磨槍,非死即傷。
事實是很殘酷的,只是你不敢面對罷了。
如果你覺得離考試還很久、任何時候都可以讀,那你就任何時候都不會讀。
對不對?
承認吧,你根本就沒有買書的習慣,怎麼可能會有讀書的習慣?
就像醫生要先找出病灶,才有辦法治療。面對學習上的困境,你也必須先知道自己的弱點,才有辦法改善。
所以我必須一開始就很殘酷地告訴各位,學生的問題不在讀不懂書,而在根本沒有閱讀的習慣,當然也就不懂如何閱讀。
如果您無法接受,那也沒關係,我們做個調查,讓各位徹底認清現實。
我們以讀書的「絕對低標」而言,先扣被強迫購買、你一點興趣也沒有的教科書[1]。只要平均每月買一本就好,沒錯,只要一本,什麼樣的書籍都不論,就算是粉紅愛情小說也可以。如果有一年買12本書以上的同學,請在本篇留言,接受大家欽羨的眼神。
如果你連一年買12本自己有興趣的書來閱讀都沒辦法,那在教學原理中可以非常合理推論:「閱讀對你而言是毫無趣味的」。既然你連自主閱讀(Free Voluntary Reading)都不感興趣,那我們也能得知:「翻開教科書必然讓你痛苦萬分。」
回頭看看文首的敘述。
所以問題不在於「不知如何閱讀」,那只是問題的表象,如果你把表象當成問題,也就表示你解題時會被精心設計的煙幕所欺騙。當旁人對問題的表象提出似是而非的見解時,只有新聞學者能告訴你表象之後的真相。
如果我說:「讀書與個人天賦無關,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成功!」這句話絕對是在騙你。
讀書當然和天賦有關,但你要知道,影響考試成績的主要變因不在天賦,而在方法,在科學訓練的有效方法。而這十篇文章,就是要教你有效且合理的訓練方法。
回到本段主題,既然已經徹底告訴你問題所在,那你要精進的方法也就很明確了──那就是先從喜歡閱讀,這最基本的功夫開始。
「買書」這件事,其實也就是自我投資。你千萬不能輕忽待之,事實上這是學習中最重要的基礎,因此到最後一回會花整文的篇幅告訴你自我投資的重要性。
(二)自我投資
如果說買書很重要,我想大部分沒讀過本系列文的學生都無法理解、甚至嗤之以鼻,也許連你在讀這篇文章之前也不覺得有何重要。
那沒關係,就像廣告一樣,換個名詞你可能就容易接(被)受(騙)了。如果我說「自我投資」很重要,相信你一定不會反對。最後一篇總結文我會多面向用各種理由告訴你:「買書──具體而言就是買知識,是最好的自我投資。」但在那之前,我們先簡單審視生活世界一番。
傳播領域有很多學生喜歡「攝影」,但客觀來說,他們是喜歡「相機」這個玩具,而不是攝影。
一機兩鏡,這樣的標準組合到現在仍是如此。
本段的圖,是今早為了各位讀者剛從太平洋岸產地直送現撈的旭陽(不過雲層太厚可能不太新鮮),用的就是2003的數位相機拍的,「只有」500萬畫素,應該許多朋友的手機都輕鬆超過這個數字吧?
各位朋友,您接觸相機多久?買了多少台相機?買了多少管鏡頭?
投資自己才是最寶貴的投資。
你買的相機,可能半年或一年就「過季」了,鏡頭兩三年後又有下一代產品,學生在網路上搜尋到某些自相矛盾、毫無攝影學知識的拍妹達人,而他們會告訴部落格的信徒說,舊款鏡頭有夠爛:「快買新的鏡頭吧XD!」有些學生信了,當然也也有些學生不信。不信的學生會向我徵詢意見,但我都會先要他們思考:
況且「好相機帶來好相片」的說法只在器材未達水準時成立,一旦超過界線後,確保相片品質的就是你,而不是相機。
說白一點,你的水準跟得上相機的素質嗎?
自學習攝影以來,作者花在求得知識的投資上遠遠超過器材:最大宗的花費是各式各樣英、日語原文書、攝影集與資料庫,還有為了求得知識的人情應酬。
就算在非專業領域,我也願意投入超越硬體的資本為投資。為了各位的專業──學習,您更應該考慮在硬體與軟體雙方面大量地自我投資,可以嗎?
(三)全觀性閱讀
(這不是第四名,而是連續四年第一名:四連霸)
沒有讀書習慣的你,如何讀書呢?
一拿起來,認真仔細地從第一章第一頁仔細閱讀,看到最後一頁。
這種讀法,最多只有中等水準的成績,絕不可能超越。
那該如何閱讀?
如果只是直接在章節中逐字閱讀,就像走在毫無規劃的首都街道中一般。在此傳授另一種閱讀方式──全觀性閱讀。
在傳統的逐字閱讀前,請你先瞭解這本書的章節,也就是這本書如何構成?此理解亦如登上台北盆地周邊山緣下望一般,先掌握大致地貌,你就能瞭解自身所在的相對位置,也就不容易被迷惑了。
先大致翻閱一遍,對全書有梗概的印象。
如果有序的話,可以先閱讀,但若是被迫寫出的無意味感謝詞,沒有任何幫助,像那種文字就直接跳過。
接著看目錄,這是很重要的一步,說清楚一點,這也就是你會不會讀書的關鍵。
由於義務(強迫)教育的無趣課本之故,學生根本不會看目錄,因為不管你喜不喜歡,這本書都得讀完,所以目錄存的意義就只剩查找頁碼。
反觀在大學、研究所等級的讀書,你常必須自行閱讀,就算是課本,也不一定能全部上完,所以看目錄,尋找對自己有用的章節是很重要的。
不但如此,看完目錄,你也能對作者想要表達的看法有全觀性的瞭解,因此在進行細部閱讀的時候,就不會迷失在數據或理論的迷霧中。
不過,你也許發覺,這方法在某領域教材未必有用,因為超過一半的教科書目錄作的很差,儘管看完了,你也不知重點何在。
但不能因此放棄,這種閱讀目錄的習慣與方法是你必備的,因為超出那領域,你總有可能遇到認真撰寫的書籍,那時你會不會讀書,就產生決定性的差異。
然後就進入第一章嗎?
還沒完,在閱讀教科書時,你還得繼續全觀性的瀏覽章節,注意它的起首與結尾,思索作者如何連貫(雖然你也許會發現作者的邏輯無法連貫)。要有這樣的閱讀準備後,再進入細節閱讀。
這是強化你邏輯、組織與分析的能力,若不培養,你覺得填鴨的教育能教你怎麼思考嗎?
也許你覺得這樣很麻煩,「不過是看個書有必要講究成這樣嗎?」,但這卻是達成目標最快、最直接的讀書方法。
理由為何?
對於學生,我們會在課堂中說明;對於讀者,請從次回的文章中汲取關連性。
延伸閱讀:
君子不器:新聞所的價值死而不亡者
考題的價值
知識有價論——相機評測篇
相遇與離別的行星(二):忘了你卻太不容易
讓我自由你的夢想(三):不花時間思考,就花時間重考
***2011.09.03追加***
替http://140.125.30.153/hw/hw.html連來的朋友增加補充。
這位工科老師提到原文書與英文專業名詞,這裡再補充一篇文章:
原文書的讀法
讓我自由你的夢想(三):不花時間思考,就花時間重考
***2011.09.03追加***
替http://140.125.30.153/hw/hw.html連來的朋友增加補充。
這位工科老師提到原文書與英文專業名詞,這裡再補充一篇文章:
原文書的讀法
不買書,不能借書嗎?
回覆刪除T0 匿名:
回覆刪除基本上,閱讀某種程度的把人類的收藏癖好顯露出來。
有些人買書只是很可能只有閱讀幾頁,但卻會長久留存,閱讀其實不只是「讀」而已,在你挑選書籍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是你人生經驗的投射(或者不足部分的下意識補完)
回到「不買書,不能借書嗎?」這個討論。
借書你只是看過,你自己買的書,你翻閱的時候沾到的番茄醬跟薯條油漬,哪一頁有褶痕,什麼人陪你一起買,是誰送你這本書,這些都是閱讀難以取代的經驗。
一本書可以從童年時代到現在,甚至這些書籍還有可能給後輩看到。
但這些傳承還有閱讀經驗,是借書沒有辦法體會的。
TO euyoung : (還是有我應該叫的稱呼而我不知道?)
回覆刪除我明白買書有十分多借書不能取代的地方,但我還是有點疑問。
首先,文中討論閱讀習慣時,一直只提及買書,而沒有提及借書,讓我不禁懷疑作者是不是認為只借書之人並沒有閱讀習慣。一年買十二本書跟借十二本書都是閱讀,在閱讀層面沒有分別。不會把書買回家才是真正愛閱讀吧?當然這可能是我斷章取義。若理解錯誤,還請見諒和賜正。
其次,我覺得借書能夠減少支出。圖書館已有多得看不完的書本,資源豐富,實非要購買才能讀到。到了發覺真是十分喜愛,或是須常常查閱,再買也可以呀。
P.S. 這只是一個不買書之人的小小疑問,所以請大家不要誤會,給我欽羨的眼神啦(誤)。
啊...應該TO euyoung和Aura才對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