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3日 星期二

讓我自由你的夢想(三):不花時間思考,就花時間重考

P5277257

但要怎麼思考?如何「開始」思考?







承前閱讀:
讓我自由你的夢想(二):臨陣磨槍,非死即傷




    學校老師都叫你要「好好思考」或「主動思考」,但他們從來沒教過你要如何「好好思考」或「主動思考」,就算追問老師要「如何思考」,也只會被「這就是要你思考的地方」等可疑的言論打回票,你對這種教育制度感到懷疑嗎?





(一)「思考」的重要性


3299650337_491b07b7de_b


    思考對求知的重要不言而喻,就算只面對考試,也不可欠缺思考。


    在義務教育的校內與升學考試,也許不需要思考也可獲得高分、考入名校,但對研究所等級的考試來說:




花時間思考或花時間重考?
這是絕無例外的二擇。



但要怎麼思考?如何「開始」思考?


沒有思考方向的定位,只是盲目的幻想罷了,要思考,就得先從「主動閱讀」開始。


讀書時要採取主動,若只是被動接收書本的知識,一輩子也不懂得如何運用。


高中背那些無聊的地名首都年代條約港口章程氣候……用填鴨式學習法完全沒問題,因為過了那個關口你將終生棄用那些「知識」,因此快速記憶、快速遺忘的填鴨教學非常適合這種扼殺創意與文化的測驗


但大學的社會科學、人文學科與研究所入學考試卻不是如此,除了追求純粹的知識,也希望你能把知識滲進靈魂。


看到題目腦中一片空白,原因在於你從來沒主動地追求知識,只是被動地吸收教材。


讀書當然要有主動性,但這有多難?


從小到大沒有老師會教你怎麼思考、怎麼主動地閱讀,不會有任何老師──因為那不是中華民國教育的重點


那你要如何主動閱讀呢?





(二)生產知識的閱讀者



瞭解觀念與原則的合理性、以自己的意見詮釋作者理念、閱讀中不斷提出問題、發現作者重點何在,並找出此論點與台灣社會的相關性。


傳播理論這種東西是西方傳來的,和其它學科相較,基礎相當淺薄。而且這是不同流派常自相矛盾的混淆學科:例如媒介到底有沒有效果?效果要如何計算?電視是否讓世界更暴力?閱聽人真的有主動性


以上問題,全部充滿自以為是且自相矛盾的答案,那要如何在混亂的學科中追求知識?除了不小心選到的好老師之外,有沒有更確實的方法?


有。


答案就在你自己──閱讀者身上


你一定要有很清楚的觀念,那些理論的文化來源都是西方民主穩固國家,在他們社會言之成理的淬取方法,台灣未必得通


例如沈默螺旋[1]


然後,繼續思考作者的研究方法是否有效?以及他的想法是否合理?千萬不要以為課本上的東西都是對的。筆者大學時看某本傳播理論「聖經」就找出一堆無法說服我的「理論」。


當然,當時是「無法說服我」,學有專精之後,就可以「證明它是錯的」。


不過讀者未必要找出不能說服你的理論,也不可能每個問題都能回答。但只要想就對了,只要開始思考,就是你腦袋活動的證據,而且當你回答不出來時,就會去找其他的資料,這就是進階學習的開始


接著向跨考的同學公布一件好消息:就算是新聞傳播本科系的大學生,到考研究所時重讀傳播理論,他們也有一大堆東西不會,所以跨考的你,完全不用為看不懂課本而煩惱


舉例來說,讀傳播理論的教材會遇到「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實證主義」、「結構功能論」、「依賴理論」、「詮釋學派」、「馬克思主義」、「新左派」……等各式各樣和媒體、報紙、新聞、廣告無關的奇怪的名詞,而沒有任何一本傳播學教材會明白告訴學生這是什麼。


他們的預設立場都是:「學生很聰明的,他們一定都會咪啾^.<」當然,會這樣想的老師,可以建議他們回想起大學時代:「最好你們大學就懂!


所以你還必須知道這些一點也不基本的基本名詞含意,才能繼續閱讀。


那要怎麼明瞭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問老師,問你課堂老師或補習班老師,假設你沒有補習也非本科系,本欄作者的信箱隨時為您敞開。我的好朋友──全中國第一個流浪教師[2]Johnny有句話非常中肯:「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這句話的21世紀版本就在補習班廣告文案中:「上課時間自由,隨時繳費、隨時上課!


3300491160_bb0eb70b8a_b


但假設你覺得這種說法太粗魯,也不想花錢問一個在網路上搜尋「讀書方法」、「傳播理論 讀法」、「新聞學 讀法」、「傳播理論 書目」與「新聞學 書目」找到的部落客;學校更沒有相關資源,但想繼續瞭解知識,怎麼辦?




(三)思考的起點




P5277257


有一類書叫某某學字典,讀者可購入社會學字典為工具書,在書中能查找到許多你不瞭解的名詞。但僅是字典式的理解,恐怕尚有不足,因此另可補充「社會學」或「社會學理論」等相關書籍。一來可以比較社會學與傳播理論書籍在目錄、章節的合理性,更可以發現原來傳播理論脫不了社會學,一但你發覺這點,你就具備了主動生產知識的「連結性」。


    最後,讀者發現第二節末行用的是「部落客」這個詞嗎?


    也許填上職業,您會更相信我的言論,但在此要老實告訴各位,作者的職業和文章的精純度毫無關連。我就看過某位常投稿報紙的國立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竟然寫出「日黃花」。


    有些部落格的作者,會專門開一欄「作者介紹」,裡面洋洋灑灑列出他的戰績,例如XX部落格大獎、XX團體技術性教師、XX協會會員、XX雜誌特約作家……深怕大家不知道他的豐功偉業,正好,那些部落格有種通性,至於是什麼,您不妨自行觀察。


    既然本部落格與本系列文章是告訴各位讀者「思考」的重要性,當然不會、也不必像那些掛滿勳章的寫手般用這麼世俗的「權威」來壓迫你相信作者的偉大。──完全相反,事實上Aura是誰、用什麼相機、做什麼工作、得什麼獎與各位讀者一點關係也沒有


    你真正要瞭解、要去思考的,就是Aura的文章有沒有道理對自己有無益處?思考的循環絕對不是「因為Aura是﹍﹍﹍﹍,所以他的文章﹍﹍﹍﹍」,而是「因為Aura的文章﹍﹍﹍﹍,所以我﹍﹍﹍﹍


    傳統教學遇到不諧和音的處理方式是:「因為我是老師(比你年長、學歷也比你高),所以你要聽我的。」但這卻包含了傳統權威學歷迷思的雙重謬誤,因此我們沒必要複製。


    目前本系列已出現:「以買書[3]衡量你讀書能力」、「要小孩認真玩」、「用最少的時間讀完書,然後出去玩」、「不要輸在起跑點之說毫無遠景」、「以面對遺忘為記憶起點」、「課本並非完全正確」、「玩相機和學攝影截然不同」等各式各樣顛覆你讀書「常識」的論點,面對這種「反常」的思維,作者絕對不會強迫你相信,反而要你不斷思考這些論點的邏輯性何在,與作者為何如此提倡的理由


    一旦你開始思考、給你自由選擇的空間,你才知道──自由並不如想像中美好,因為這是你在自由意志下的選擇,沒有任何人強迫你相信或決定,若結果證明你的選擇正確,當然可以慶祝自己的慧眼獨具;但萬一不幸被證明是錯,你就再也沒有迴避推諉的空間

 
這也就是主動且自由思考的危險與榮耀


        準備好了嗎?





延伸閱讀:

政大新聞:傳院軟實力?

文學理論導讀(跋):後記

七夕():戀愛是很殘酷的


讓我自由你的夢想(六):命運選擇家庭;男人選擇朋友



[1] 沉默螺旋〉。
[2] 要考教師甄試的朋友們不要再擠孔廟了,因為老孔是流浪教師的祖先啊……
[3] 具體而言是為知識所付出的代價

1 則留言: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