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8日 星期日

相遇與離別的行星(五):不、諧和音


SAM_9623.JPG







當你看不懂課本在寫什麼的時候,有兩種可能:





承前閱讀:
相遇與離別的行星(四:火刑台上的巫女

讓我自由你的夢想(五):鑿壁借光,或向壁虛構?


    各位曾(常)有「看不懂教材」的情況發生嗎?


    母語範圍內,另一種看不懂的書可能是古文。


    儘管結果都是「看不懂」,但「為何看不懂」的原因,仍有不同。


    對這個現象的觀察,眾人一眼可見的解釋是:「一個是文言文;一個是白話文。


    這是正確但表面的敘述,除開這個發現外,深層的關鍵在「溝通性」。


古典文學和當代教材的讀者群截然不同。


昔年,無論知識普及率或識字率都不高,因之古典文學是以此在與彼在的「菁英」為溝通對象,易言之,他們的作品挑讀者閱讀。


時光流轉,當代的文章與教材是以溝通、意見交流為前提,民主社會的文化較封建時代大不相同。特別是學溝通傳播的學者,更應該有「意義共享」的體認。


但是,


還是有很多「學者」寫出一堆古奧難解的怪論來顯示自己的莫測高深


各位讀者,讓Aura親切地告訴你,若你看到間雜怪異難懂的非理論文字,請把這本書丟掉吧(回收與網拍亦可)[1]


當文字只為了炫耀自己不知從哪得來的可疑知識,也不包含任何溝通的意圖時,那跟網路上的﹍﹍筆戰沒有任何分別。或者因為自己知識淺薄,所以故意把文章寫得毫無邏輯,卻想製造莫測高深的假象,那樣作者的產出物,一樣沒有任何價值。


當你看不懂課本在寫什麼的時候,有兩種可能:


1. 讀者程度太差,不知道作者表達什麼
2. 作者程度太差,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


但實際上如何呢?必須依個案探討,但要說明的是,看起來很困難的書,不一定具有高深的知識,也有可能只是想混淆讀者罷了。


儘管學生不一定能瞭解,但有實際教學經驗者都知道,把課講到學生聽不懂很容易,但要把系統性的學理知識簡單易懂地教給大學生,卻需要深厚的學理與良好的表達


教學的功力不是堆砌一些術語和數字,而是把話講清楚



教材說明:
試驗收一項「嚴肅的學術工程」:林著《大眾傳播理論》讀後雜感

魚目與真珠的糾葛:評《百年報人》


    長期關注本專欄的讀者都明白台灣教材常有獨步全球之發明,這次另選兩篇新聞學者的文章,用不同角度揭示這些課本的真相。


    包含筆者在內,會告訴學生「教材有問題的全是新聞學者而不是廣告、行銷、傳播或多媒體、新科技……等學者,之間的學科差異,希望您細細品味。



延伸閱讀:

讓我自由你的夢想(六):命運選擇家庭;男人選擇朋友

相遇與離別的行星(六):因果律


台灣界的問題


佳人難再得



[1] 附帶說明,台灣的教科書翻譯,不但有誤,加以似乎是翻譯軟體出來的神秘文字──人生寶貴,你知道這意思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