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講述台灣相機界的文章會提到徵兵制、唐詩宋詩,那時代有相機嗎?有攝影術嗎?
台灣「攝影」界、網路論壇的水準令人擔憂,四面說明之:
1. 使用者:唯我獨尊、器材滿身
2. 代理商:價格可笑、保固不妙
3. 技術性:最大光圈、修圖無間
4. 藝術性:單一美感、不求進展
(一)使用者
由於相機使用者在數位化的今日,已不若過往有明顯的使用族群,所以要給定整體的「相機使用者」此一概念相當困難。本節不做確切定義,取而代之的是對於某些族群「龍頭」所進行的生態觀察印象。
這些「龍頭」的特徵很有趣,就是他們的器材相當豐富。讓人不禁思考,究竟是因為:
A. 他們拍攝各項主題,所以需要各項器材,最後成了各系統的標竿人物?
還是,
B. 因為他們和各家代理商合作、用了很多器材,所以才成了大大?
您有思考過嗎?
固然攝影者和相機製造商保持合作關係、進行商業交易等行為,可謂常態。攝影者在工作現場使用相機,提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反饋給製造商,使之修正與改良,這是對所有使用者都有幫助的事。
但與代理商呢?
龍頭大大與代理商合作,是為了製造出更精良的器械,還是……?
你有想過這個問題嗎?
再說龍頭大大有個特性很有趣,在眾人面前非常謙卑,但私底下判若兩人。這牽扯到「前台」(公眾)和「後台」(私下)的概念。前後台有不同的演出,這是理所當然之事,只要你不是政治人物和自願性公眾人物,前後台表裡不一,我們可以理解。
但奧妙之處在於這些龍頭不能以傳統的「自願/非自願公眾人物」劃分,而且他們表裡不一之處也介於前台與後台之間。例如,網路論壇上發言可以說是「公眾」,而MSN人際傳播是「私密」的話,介於兩者之間的blog或者plurk,到底要怎麼看待呢?這也很奧妙。
而這些龍頭大大的發言,究竟給一般攝影者帶來什麼影響?
固然使用者的意見未必那麼容易受他人左右,但若以opinion
leader與的角度與group
communication的方向去看待這個「文化」現象,也可以做出豐富有趣的台灣原生culture study。
(二)代理商
價格這件事我沒什麼意見,代理商敢獅子大開口就要面對市場與顧客的檢驗,但我對「價崩」記憶猶新。
2004年,我買了Olympus的E1+14-54。那是丟了所有底片機才換來的,時價約莫七萬多台幣。
然而,過沒多久台灣代理商就立刻推出讓大家津津樂道(但先行者幹聲連連)的E1豪華大全套:E1(相機)+14-54(鏡頭)+FL36(閃燈)+手把,只售台幣49999。
有此經典事例,買該代理商的東西我學會「慎選時機」的重要性。
儘管我再也沒買過原佑代理的東西。
關於該公司的保固與售後服務我不清楚,因為E1一直活得很好,在颱風天、火災現場、車禍地點與命案兇地拍照都沒事,倒是颱風天拍照──相機防水我不防水。
有親身經驗的是理光的代理商──恆隆行,一進入該公司網頁就能看到這樣的字眼:「我們的服務與時俱進、堅持更專業更完善」,那麼,以我的親身體厭來說明這是如何的高品質吧。
這是買回來一小時的照片,我實在搞不懂花錢支持該公司,購買公司貨卻在公司貨GRD2機身上貼R5是什麼意思?告訴我:
「哈哈哈你被騙囉~你花兩萬三的錢只買到一台九千的R5喔~咪揪~」
是這樣嗎?
此外,請見此名為「grfan」的網站,(http://tw.grfan.net/forum.php)顧名思義就是GR相機的fans論壇,但在裡面看到超多超精彩的討論,例如:
A. 送修GRD2,回來的時候變1代。
B. 送修相機,修好甲部件壞乙部件。
C. 沒修好就送回,使用者只好二進宮。
D. 對焦精度異常,工程師報說沒問題。
還有更多更有趣的主題等你發掘。
代理商有問題,但恆隆行並非個案,在網路上搜尋各家代理商,風評幾乎都很不佳,較例外的有兩個:
一是Olympus的代理商,但我不知是因Olympus本身的東西不太會壞和市佔率低導致惡評不多;還是他們真的不錯?
再來是台灣代理商的標竿,代理Sigma的恆伸公司,這是我心目中台灣最佳的代理商──沒有之一。
回頭談恆隆行,這種服務經驗替他們帶來何種影響呢?舉例而言:
除了上課,我也會帶學生去拍照與教導器材用法,畢竟新聞這個學門是強調學(理論)術(技術)兼備的,不會新聞稿和新聞攝影,就難以觸及真正的學門核心價值。
常有學生問說:「老師,你這台相機(GRD2)輕巧又漂亮(拍出來漂亮,不是長得漂亮),在哪裡買的?多少錢啊?」
高等教育工作者不能幫學生下判斷。
跟學生說:「火很危險,不可以玩火!」是小學老師做的事,我的工作是告訴學生火的特性、不可或缺性與危險性,但怎麼去用,或者拒絕去用,都要看個人。
所以我會講解這台相機的優點與缺點,但要不要購買,最終決定權還是在學生的自由意志上。我以我的學生為榮──因為他們能憑理性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
再說台灣高知識份子愈來愈多,通英日雙語的相機使用者也不在少數,會買所謂「公司貨」的原因,好聽一點是把錢留在國內;實際一點就只是懶得送回原廠而已。
然而國內的代理商素質,平均而言是亟待改進。若以這種價格與服務,以後買相機就先看匯率,直接從最低價地區叫貨,有問題就直接送原廠。
另外提醒大家,送機器給日本公司不必通日文,用英文寫電子郵件就可以了。這種代理狀況不改,總有一天敝人會寫一篇鉅細靡遺並附上英文範本的送修信件教學,授權大家複製文本,只要改個型號與自家住址就好。
(三)技術性
再來是大光圈崇拜,如果身邊有朋友在「玩攝影」,你就可以理解,不但要大光圈,還要超音波,兼而備之稱為「鏡皇」。但鏡皇的滿足有其極限,極上的榮耀就是我若為皇──
三皇三家!
(擁有canon nikon sony三家35mm機皇外帶一整片鏡皇)
盲目大光圈的結果是巴黎拍出來的景色跟八里差不多,此外,統計上這類使用者通常還會過度修片,顏色調到像是相片沾到顏料筒那樣豐富。
但是,他們以前的美術老師看到這種色調並沾沾自喜的學生,一定會躲在牆邊哭。
固然光圈和修圖都有其應用的合理性,但奇妙的是那個圈子卻以這種單一價值的美學為尚。單一價值的壞處在哪?此弊害我最清楚,你也最清楚。
單一價值標準的極致就是聯考,這種只看分數高低把你評斷為好壞學生的制度,相信大家都經歷過。除了極少數優勝者,大多數人是不滿的,這就是單一價值觀的問題所在。
聯考制度不缺人批判,就算現在不叫這個名稱也一樣,但台灣「攝‧影‧界」的單一價值,卻欠缺討論,所以接到第四點。
(四)藝術性
關於美感,可談的範疇非常多,此專就「視野狹隘導致美感缺乏」之主題論述。
各位看過以下狀況嗎?
想進一步探求的攝影學習者,在網路上詢問要看哪些書進修之時,提供回答的ID永遠都只會推薦名為「攝影」,實為「相機」的印字紙。好一點的會提供書名有「思考」這類字眼的書,等而下之的就推薦什麼「聖經」、「攻略」、「技巧」之類的紙張合訂本。
嗯。
以下要說的話,你要有美感經驗才能體會。
不提一般人非常陌生的西洋美術史或中國繪畫史。
「詩」,有聽過嗎?
中國提到詩,會想到什麼朝代?
「唐詩」,沒錯。
「為什麼唐詩最有名,宋詩難道不好嗎?」
全宋詩的數量,是遠超過全唐詩的,一般人認為數量多,就能獲得更多好的作品。
但是、為什麼?你有沒想過?提到詩,是講「唐詩」,而不是「宋詩」?
原因在於「創新」或「模仿」。
唐詩主題包羅萬象千變萬化,光是為人所熟知的領域就有邊塞、離思、悼亡、懷鄉、友朋、宦遊、詠史、閨怨、諷諫、情愁、隱逸、田園、苦吟……等。你說這些宋詩沒有嗎?有,但大多數為模仿之作。
舉例來說,唐代為何有為數眾多又優異的邊塞與閨怨詩?因為那是詩人的生命所寫成的詩。
但宋代是採募兵制(中間一度變為徵兵制),在此先提醒一點,以下宋代故事,男性同胞們可拿自身經驗參照。
為何精良裝備與大量軍隊會連戰連敗?因為募兵制所募到的兵力素質極差。「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這句經典名言就是宋朝的流行語,當時可比PTT的五樓還要流行。你若閱讀大量有宋之平話小說與風土誌,當能理解他們對職業軍人的輕視,以現在網路戲謔用語就是「智障役」。
為什麼兵力素質極差?因為當時政府為了降低失業率,所以遇到飢荒、天災時(以現在的話就叫金融海嘯)會大量招募失業人口、市井流氓加入宋帝國軍,大家看水滸傳的流氓被國軍吸收不要覺得意外,其實吸收黑道進入國軍一直都是基本國策。
為什麼這是他們的基本國策?因為這要消彌流民暴動的危險(以中國國民黨政權的邏輯,是「降低失業率」),但這種作法很明顯地降低軍隊的素質,實際上就是流民頭帶領流民的流民軍隊,再加上只要天災就廣收流民,導致國防預算全部被這些人事經費吃掉了,無法訓練,也無法保持武器的恆定生產。
瞭解了宋代軍人的組成與社會地位後後,再回來看宋詩。在那種沒有不願役的狀況下,你要如何寫出邊塞詩?閨怨詩?但宋朝的詩風就是喜歡模仿唐代,所以模仿出了一堆想像中的邊塞閨怨詩。
但仿冒品,在文學史上的評價是不佳的。
唐代的詩人呢?詩仙李白是文武雙全的劍俠、王維是詩畫雙修的跨領域藝術家、詩聖杜甫的任宦作不是詩,而是三大禮賦、白居易的音樂素養極佳、張旭是著名的草聖,再加上絕大多數詩人都是官員。
可以這樣說,唐代是沒有「職業詩人」這回事的,寫詩只是他們的興趣,更有甚者,在當時就被稱為「詩仙」的李白認為詩只是小技,他真正的專才在治國。
以資本主義的工業社會標準來看,完全無法理解。為何沒有職業詩人的唐代,可以產生這麼多偉大詩人和留下這麼耀眼的詩篇?
關鍵很簡單,這是資本主義社會所無法理解的美學──人之心之光。
從他們的詩中,可以看出他們是什麼樣的人,過著什麼樣的人生,所以,才寫出什麼樣的詩。因為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不同的,所以每位唐代詩人的詩風也是不同的,這麼多不同的詩、不同的人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亮麗的篇章之一。
現在換我問你,為何講述台灣相機界的文章會提到徵兵制、唐詩宋詩,那時代有相機嗎?有攝影術嗎?
「為什麼要講?」如果這是你浮現的問題,就交由你自尋答案,但可依循兩條軸線:
A. 唐詩的偉大在於,主題並非抄襲而來,乃來自人生。
B. 每位詩人用詩來展現自己的生命,集而廣之,成為「唐詩」。
回到攝影來說,大部分的攝影人並非以攝影為業,當然我也是,攝影是我的嗜好、理論的實踐,一定程度上也展露了我的人生。
閱讀相片最有趣之處,正是它反映了攝影者的人生,最簡單的舉例,上班族和學生,他們的世界不一樣,呈現出的相片也就不同,喜歡熱鬧的人拍出來的相片和喜歡孤獨的人也不一樣;喜歡文學和喜歡運動人,作品當然也有所差異……漸漸豐富起「攝影」這個領域。
照理來說攝影有非常多領域,例如風景、人像、旅遊、生活、建築、微距、飲食、新聞、商業、藝術、運動、家庭、宗教……但現在台灣最大宗的領域是人像,而人像中幾乎都以美少女人像外拍為主。
老實說,人像佔多數可以理解,但以美少女為最大宗就有點偏鋒了,不過從攝影者多為20~40歲的男性來說,勉強也可以接受這種現象。
但特異的是,這個族群的攝影者由於人數眾多,再加上龍頭大大們地鼓吹,已經成為一股主流的通俗化美學。老實說,「美」是一種流動的概念,你回去翻你媽年代的照片,會發現他們年代的美和今日完全不同,「美之為美正在於不是每人都說美」,請你仔細思考這句話的意義。
老子有句話正是這種現象的註腳:「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如果以現代的攝影領域來說的話,那就是:「拍照的只懂拍正妹,爛死了。」
拍美人絕對不是問題,如果拍美人應受批判的話,那麼西洋藝術史就不用教了。但問題在於審美觀的窄化、單一化,不但不懂欣賞其他類屬的美,還依一己井底之蛙的腹笥批評創作者,這才是根深柢固的問題所在。
文有盡而意無窮,你覺得還有什麼問題?
延伸閱讀:
正妹這樣拍就對了「心得」或「腥得」?
圖解聯合報、Canon置入性行銷
說的太好了,現在的人都是在玩器材,會拍照的人已經不多了,我看過國外太多美麗的作品,主題極多,反觀之台灣的攝友,不是拍媚、就是拍鳥,沒什麼想法,難怪台灣的攝影走不出國際。
回覆刪除隨便抓個拿單眼的人問他什麼是ZS,大概10個沒1個說得出來。
回覆刪除現在數位相機太強悍,基本的影像階調概念都沒有。
我不懂攝影
回覆刪除只想拍出生活中的任何時刻
只想擷取自己認為美的畫面作為一剎那的永恆,如此而已...
於我心有戚戚,可惜的是攝影美學在台灣不受重視。
回覆刪除書店裡夠水準的書大概只有1%
台灣業餘攝影圈的確充斥著表層的論述
回覆刪除書店的暢銷書也多為XX聖經、以相機為名的器材書(每一本都從光圈快門開始寫..)
但是台灣的攝影並沒有走不出國際,儘管沒有成為國際大師,受矚目的還是有
像是張乾琦、陳界仁、吳天章、李小鏡.....etc.
作品受到國外美術館典藏的新銳也大有人在
最近一些有深度的攝影好書,也慢慢開始在連鎖通路殺出一條血路
我罕見地出現還沒看完一本,就出現好幾本想買的窘境
像是、、、
更令人高興的是以影像深度探討的華文攝影雜誌的出現
想要認識更多華人圈的攝影新銳的人,可以參考這本雜誌
這篇文章已經有"破"了,但希望後續能趕快找到"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