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Freedom is NOT Free




    為了你的自由,你願意付出什麼代價?







 

    你自由嗎?


    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也就是我的讀者。我不知道你的性別、你的年齡、你的校系、你的容貌、你的喜好……但我猜測,你很有可能是大學生。


    一名大學生。


    這樣的話,理論上你應該經歷過幼稚園、小學、國中、高中,而後來到大學。既然是走這條線性之路的話,我們就來一步一步看你的人生路,如何?


一、限制


    幼稚園,不會是你所選擇的,而是您父母覺得哪間幼稚園「好」,就送您到哪間幼稚園。判斷什麼是「好」,多數人的想法都不同,但多數人的作法都相同。就像現在流行的是雙語教學、電腦教學的幼稚園,一般父母都會覺得這是「好」的,但如果是我,絕對不會把自己小孩送到這種幼稚園裡。


    為什麼?如果一講就會離題,所以我們還是照著原本的規劃走,只是,如果你有親戚的兒女正在選幼稚園,可以考慮我的建議,不要去那種地方。


    至於國小、國中,除非一些狂熱父母,不然都是在家附近的國小、國中就讀。直到高中來臨。


    理論上,在高中的關卡是你人生第一次的重大選擇。


    但這不會是自由選擇。


    而是用「總分」來衡量你的國中成就,這衡量不出你的社團青春、你的體能好壞、你的人生觀,只能反映出你的學科總分,而那種學科能力,通常是你考完馬上會忘掉的「知識」,那種知識與你的生命無關,頂多是讓父母炫耀罷了。


    「選高中」這種說法是錯的,因為在這種制度下,能選擇的是高中而不是你。


    接著你進了高中,渾渾噩噩地不知為什麼要讀這些國文英文數學歷史地理公民,然後在莫名其妙的教育制度下熟練了考試技巧,直到高三。


    到高三,帳面上肯負責一點的學校,通常都會安排一場儀式性的輔導課程,教你們如何選擇志願與介紹大學科系。至於生死不問的學校,就把這個責任讓渡給補習班,讓補習班親切的小姐與辯才無礙的老師替你描繪大學的樣貌,然後說著哪些科系有錢途、哪些科系是死路,來我們這裡補習我們會保證讓你上台政法商,另外某間補習班他們兼營重考班,你們要小心啊~~


    你聽完舌燦蓮花的解說,你拿著66格的空白志願卡,你知道哪些是熱門、哪些是冷門,卻不知道你的興趣何在。


    也對,其實這個年代的高中生,絕大多數都是不知為何讀大學的人,但這是教育政策的問題,所以你不用過度自責。


    既然不知道要填什麼系,就只好照著熱門科系來填,成績好填國立的,抱歉的只好去私立。運氣好的會喜歡上你讀的系,但大多數運氣不好的,會開始找一群人,公幹你讀的系。


    就算你對某科系很有興趣,例如你對國文很有興趣好了,國文聯考成績是全國的前0.1%,以優異、甚至是狀元的身份光榮進入了中文系,可是進去你才知道,中文系學的東西和你的「想像」怎麼差那麼多。你以為你的同學是文人雅士,可以跟你吟詩作對,但他們竟然是一群先選校、再轉系的投機份子。


    因為你沒有對資訊全盤瞭解,只用「想像」填補資訊的間隙,當然就會出現落差,很大的落差。所以就算在選擇「高等教育」的重要關口,你還是沒法自由選擇。


    上了大學,大多數的人是打混三年,直到三下,才開始抉擇要就業,還是升學?要嘛就業、要嘛就學,這是單純,只能21的路。就算就業,在這種景氣環境下,也是工作挑你,不是你挑工作。


    仍是重複過往被限制的路。


    可是,不對。


    就算你再怎麼打混,你應該也可以知道你適不適合你所就讀的系?適合,那很好,但萬一不適合呢?


    你可能會尋找你有興趣的領域,想要走的路。恭喜你,這是你第一次為了自己的未來打算,為了自己的前途去找尋出路。


這次,你不同於以往的自己。


    要繼續讀書,還是直接就業?這是你自己的選擇,要深造,要選什麼領域,這也是你自己的選擇,就算同一個領域,各校專長的領域也不一樣,因此這次的選擇,不再只有單一標準


    這樣講可能你還是模模糊糊,不如直接以實例來看。一般流行的說法是:台大新聞所偏實務,政大新聞所偏理論。所以你喜歡研讀高深理論,可能就把政大新聞所排第一志願;你喜歡實務工作,就會把台大新聞所選為第一志願。這和上一時期,只要掛上「台大」之名就是該群組第一志願的強迫選擇標準截然不同。


    研究所的選擇,是自由、多元的。再以圖像的概念來解釋,之前的聯考就像是垂直的線,最底端是0,最頂端是100,而100的旁邊,當然要填上「台大」兩個字,然後依序下降,你在考生中排行多少,就落到那邊的學校,這是一種暴力、無禮的分類方式。


    但研究所的線,可以說是水平分散的,台大並不必然優於政大,世新也沒有一定輸給政大的理由。事實上,你如果瞭解臺灣的傳播學院發展史,你就能知道,早期的傳播領域,是由私立大學扛起半邊天的。


    所以,瞭解了嗎?這也是你求學路上,唯一一次無需屈服於暴力排名的選擇機會。


    那麼,對於這第一,也是唯一的自由選擇機會,你該做些什麼呢



二、拋入


    小時候,我想吃的東西,大部分都吃不到,因為我家有經濟限制,在食物上,我從來就沒有自由選擇的機會。


    到了大學,讀了政大,我以為自此以後,起碼在飲食上,我可以自由選擇了。


但我錯了。


    我錯得離譜。


    原因毋需贅述,如果你有認識讀政大的朋友,問他們就知道為什麼了。衣著部分,你大部分的青春時光,都被制服佔據,如果是一間讓你抬得起頭的制服,那倒也算了,但若是一間需要讓你反背書包的學校,那實在是令人難堪的青春。即便是私服,可是想買的、好看的,通常又買不起……


    也或者,現代社會鼓吹的自由戀愛婚姻自由市場說,乍聽之下很合理,不過想想,真的是這樣嗎?如過這樣的話,那好人卡與乾妹妹又該如何解釋呢?這裡我不便多說,裡面的涵意請你深自玩味。


    再說報紙好了,想讀新聞的你,也許想看所謂的「質報」,可是很抱歉,你拿再多的錢也買不到質報,因為臺灣沒有質報、量報的區別,只有藍報和綠報的差異。


    就算想要看不那麼黃、不那麼黑的電視新聞,你別無選擇,只能轉到大愛。你是信徒的話還好,若不是,那你真是別無選擇了。

    再往上推,以人的本質來說,你連自己的出生日期成長家庭都不能選擇。那可是決定你生而為人的原點,不是嗎?


    再從這個角度來看,你是被拋入/扔進這個濁世的。如果連何時出生、生在什麼家庭,你都無法自由選擇的話,那你還奢望能有幾次自由選擇的空間呢?


    所以,在這種塵世裡,能有那麼一次自由選擇的機會,你會怎麼做呢?


三、代價


    請注意,我所說的是自由選擇的「機會」,意思是,並非所有的大學畢業生都擁有同樣自由選擇的「權利」。生而為人應享有的,稱為「權利」,但「機會」則是要自己用實力去掌握的。


    你知道美國建國前也存在者統獨問題嗎?


    當時大英帝國是世界上最強悍的國家,美國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有些人認為當女王的子民沒什麼不好,但大部分的人認為,就算是女王陛下最尊貴的獵犬,也比不上在原野中自由打滾的狗。


    因此,大部分的美國人在「虛偽的和平」與「真正的自由」中,選擇了後者。



    FREEDOM   IS   NOT   FREE



    這是當時最震攝人心的口號。


    這句話很難翻譯,勉強來說的話,應該就是:


自由,要付出代價!


    美國爭取「自由」的代價,就是與日不落國,他們的殖民母國、他們父兄所在的國度開戰。


    17761219Thomas Paine在敗軍之雨中倉促完稿〈美國的危機〉:


暴政有如地獄,不可能會被輕易征服,然而我們仍有一點足以自傲──那就是戰鬥愈苦,勝利愈輝煌。


  我們輕易得來的東西,就會等閒視之。任何事物,唯其珍貴,才有其價值。


    當時兵敗如山倒的美軍,看到這篇震動人心的文章才開始振作,幾星期後,在特靈頓打了一場關鍵性的勝戰,該戰奠定了美國獨立的契機。


    今天不講新聞史,也不談新聞學,我只想問你一個問題:



    為了自由,你願意付出什麼代價?






延伸閱讀:
 選擇歐老的優勢(二)

知識有價論

補血或補刀

龜與兔

最大的(不)自由

日談(二):學歷的價格




這篇本來是寫給要考研究所的學生看的,
不過,我想,給有志於轉學的同學來看一樣也合適。

 
本文講述一個「個體」,意識到自己「不自由」後,
為了取得「自由」而要付出的努力


其實這對要考轉學考的同學來說,更是如此。


 
大抵上而言,想要考轉學考的同學因為:


 

1.對自己學校或科系不滿
2.
想要去自己喜歡的科系就讀

 
這兩種原因互為因果,為推力、為拉力,而這意志推動著自己向前進。
有這兩種想法的人,他才能意識到自己的「不自由」,進而要追求「自由」。

 
以現階段來說,那就是:準備轉學考。
不過準備轉學考的路程是辛苦、漫長,而又看不到終點的。


認識到自己不自由地位的人,有兩種選擇,一是屈服,二是反抗
反抗不一定能成功,但成功不會屬於屈服者的


 
以社會上的常識來說,你畢業的學歷是基礎,而且重要的,
要拿著讓自己羞愧的學歷到社會上謀職,
抑或是苦其心志,拿能無愧於心的學歷走出學校,
那一切都要看你自己,你自己的選擇

 
要就這樣渾渾噩噩地過四五年呢,
還是拿一年的時間抵抗過去教育制度無理的枷鎖?


 
這些都是你的自由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